星期六, 7月 19, 2008
Around 40
推薦指數:3.5副環保筷
隨著晚婚、不婚逐漸普遍化,日本陸陸續續拍攝許多以此為題材的連續劇。以男性為主軸發展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非『熟男不結婚』莫屬;至於以女性為主軸的,從90年代的『29歲的聖誕節』到千禧年初頭的『LOVE REVOLUTION』愛情革命,多得不勝枚舉。時隔10幾年,那種介於二十尾三十初未婚的煩惱已經擴大延伸到三十五以上未滿四十五的族群,於是Arafo的題材取而代之。
老實說,看到Arafo三女主軸副線的設定,讓我很難不聯想到『Love Revolution』,特別是主軸,由天海祐希飾演的的聰子,跟『Love Revolution』江角真紀子所飾演的恭子,幾乎是如出一轍的四高(身材高、學歷工作高,收入高,年紀高),然後也都還沒有結婚,唯一不同的只是Around 30和Around 40世代的不同;光是看到這個設定,心裡大概也就有底了,很難有甚麼期待。而事實也真的如此,11集收看下來發現,探討未婚女性的議題還真是了無新意,除了年齡上的不同,內容上還真是大同小異的難以突破發揮。
Arafo聰子的設定跟愛情革命的恭子真的太像,唯一不同的是恭子對於愛情還有幻想有期待有焦慮,而像聰子那樣近40,生活工作家族關係有一定的水平,談戀愛、結婚這檔事反倒沒有甚麼特別的急迫性,有也好沒有也好,反正聰子也不覺得自己哪裡不幸福,一個人泡溫泉看錄影帶一樣悠遊自在,遂而熟女愛情探索的部分薄弱很多,不似『Love Revolution』在每集開頭,光是那些比喻愛情的小故事,就叫人覺得一針見血,很有共鳴。但,一部戲的主軸總是不能不談談戀愛。Arafo的主軸愛情雖然叫我覺得乏善可陳,不過總算還是有點創意,有創意的不是女大男小的差格戀愛,這類的故事之前很多日劇也都演繹過(長假最是經典)。聰子和惠太郎這一對唯一讓我驚艷之處乃在於聰子放下了所謂的外在別人的眼光、驕傲及面子自尊,主動出擊的問惠太郎願不願意和她交往及要求惠太郎留下來過夜,這兩個橋段讓我很是驚訝,編劇橋部敦子在這部份展現了女人自主性的大突破,讓人不由得反思白雪公主是不是一定要被動的等待王子的親吻,就像內緒聰子在劇中所說的:「我自己的幸福由我自己來決定」,成熟女性的落落大方叫人不由得不鼓掌一下。比較可惜的是,這差格戀愛到最後還是了無新意的和『Love revolution』如出一轍。我實在很不明白所有戲劇都一定要這樣演嗎?有事業有想法的女主角最後一定要選擇成就自己的事業不追隨男方腳步才能證明是時代獨立新女性,而男主角也一定要展現體諒,除了成就女方仍不忘朝自己的理想前進。奇怪,就不能有男主角為女主角放棄自己的理想追隨著女方成就女方的可能嗎?然後最奇怪的是男女主角分隔兩地有一方一定要落腳北海道再然後最後其中一方再莫名其妙的出現在北海道以顯示雙方的感情沒有變。Arafo最大的敗筆還是在於結局脫離不了舊有的窠臼。
雖然主軸讓我覺得不甚有趣,但副線倒是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由松下由樹所飾演的竹內瑞惠,這個結了婚、有著一個中學兒子,年紀和聰子一樣的家庭主婦刻劃的非常有深度。我本來不甚喜歡瑞惠這個角色,覺得就是一個沒事找事做的家庭主婦,但細細看下來發現未婚女性的心情其實過了25歲都差不多,相反的,結了婚有了孩子的30世代跟40世代就有很大的不同。30出頭結婚的女性,剛走進家庭,小孩年紀都很小,光忙著照顧小孩,大概也沒時間東想西想;40世代的家庭主婦就不同了,孩子大了,和丈夫的感情如同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瑞惠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不論是語出驚人的宣布自己等到孩子大了可以獨立了即要離婚的宣言,或者是因此而開始積極重新投入社會以改變自己,之後再延伸出更多的家庭、自我矛盾衝突,種種探討到最後看來猶如倒吃甘蔗覺得非常值得玩味。日劇多半喜歡討論未婚戀愛的議題,然而,當戀愛成功,結了婚,走入了家庭後呢?一切就一帆風順了嗎?人生,好像不是這麼簡單,Arafo的瑞惠從無聊的沒事找事到最後發現了自己之所以可以這樣沒事找事其實全是因為先前有老公所打下的基礎,讓自己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從初看的無聊任性到最後和被裁員的老公重新攜手度過低潮,已婚婦女,整個心情轉折非常的完整,發揮得淋漓盡致;另一副線,由大塚寧寧所飾演的奈央,因為工作不如預期,心灰意冷之下決定投入外在看起來完美無暇的婚姻以求長期飯票,然而,再多的物質金錢還是沒辦法填補和自己不愛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空虛。就像先前講的,這段副線,由未婚走入已婚、不孕再跳脫岀離婚,一路走來省思成長的空間也大於主軸很多,相較之下,主軸的角色設定就有點隔靴搔癢,小小可惜。
至於演員,天海祐希還是一樣的讚,演技平實自然,大塚寧寧跟松下由樹則扮演了非常好的綠葉角色;而男主角藤木...演惠太郎感覺起來要比須賀英一郎時代更生活化點,不過,相較於『小螢的青春』(魚干女又怎樣),我還是喜歡部長要多一點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4 則留言:
說著說著,阿貝馬上就認真起來了,那個一針見血、犀利的貝氏風格,呵呵!
一直聽很多人在說這部,有多好看、一定要看之類的,怎麼看完阿貝寫的之後,就沒了那個勁,等電視上檔再來看吧!倒是很想再看一遍戀愛革命,因為之前有點零零落落,看得不夠完整哩。
啊,魚干女是我非常非常愛的一部,每天最大的期待,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跟著流眼淚,很無聊厚!可是,部長跟小螢之間那種徹底顛覆唯美浪漫戀愛、在最自然而真實狀態下的相處模式,到最後一集兩人對看一眼嘆口氣「怎麼會這樣?」,真是一整個妙極!
演完了,很失落。現在等待我的偶像福山雅治的戲上檔,喔耶!!
我覺得around40看到中間,我就覺得沒力了,還蠻悶的,沒啥新意。
我也超級喜歡魚乾女啊,電視上播我是已經看第二次了,還是會跟著哈哈哈的傻笑,有很多很有趣的橋段,不過那個笨宮喜歡的那個男朋友演得真的很囧...還是部長可愛(可是他在around40好悶喔...),我也好想有一隻部長喔~
我也懷疑現實社會中真的會有如此般的為對方犧牲或是尊重對方完成偉大志願,我也再自己部落格alice30forever.blogspot.com 內給這部片評分第一名呢。
Around 40 的感想是像我這樣的三高最適合當宅女。一方面是自私想要自由,不想被另一半或下一代的體力及財務拘束。更重要的是發現這個自由的不必考慮別人的時間表太寶貴了。
看日劇除了不必用大腦之外,可以保持我的日語聽力,尤其日增的 “和製英語” 是需要很多電視節目的補充,如同這個 Arafo 取字片名抬頭的第一個發音。
◎親愛的小魚
說實在的,這篇,也是拖了很久。但拖的原因就像之前跟妳說的,因為太久沒寫,總覺得好像難以下筆,突然間也不知道要從哪個地方著筆!然,書寫這東西畢竟還是需要鍛鍊的,不趁著還有些feeling的時候,多少,就有點失真了。
不能說不好看,但這樣的題材太多,看久了,疲乏了!也或許社會性文化不同,日劇的那些在日本社會或許還可以構成不是太神話(或童話?)但以台灣文化的角度來看,天海祐希這段主軸,有點神話,在台發生機率只有5%
至於魚干女,這,就比較貼近一般人的生活了。不管是長假或者是部長與小螢,老實說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就是建立在這些碎碎念當中!實際而自然!很高興小螢最終還是發現她和阿誠的不適合!(或者說是阿誠發現的?!)那個演阿誠的!真是最大的敗筆,無聊到一個極致~
福山!啊))))))))不知道為啥永遠可以這麼帥!又!福田靖還是來編這種有點要推理的劇情吧!這才是王道啊!Change那種...真的是不適合他啊
◎親愛的Kate
看了兩三集之後大概就知道怎麼一回事了。老實說我是耐著性子看下去的!後來發現「醜女貝蒂」都比它有吸引力。
完全同意妳說的笨宮的男友阿誠!啊)))真的是演得叫人很沒力。笨宮的生活太貼近許多人,所以看來叫人格外有感染力,也因為這樣,所以叫人更是沒有辦法轉移目光焦點,非常吸引人的一齣戲
◎親愛的Alice
人都是自私的!時隔五六年看了兩齣這種搞大愛的結局橋段,讓我真的是覺得無聊得很沒力。理想跟愛情,不是我小看女性,但,要像聰子跟恭子那樣放得下的,真的是很難!當然戲劇中也有演到她們的猶豫,但我總覺得不夠深刻,而且以比例來講,大部分的女生還是會選擇成就自己的愛情的,相形之下,她們兩個那樣就會讓我覺得有點不夠貼近真實的人生,那只是戲劇裡才會出現的理想化(不過如果這樣的戲劇電影是歐洲拍的,我又會覺得理所當然的OK,唉!說來說去還是文化差異啦!也許說刻板印象也可以)
經濟上的水平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戲劇裡的聰子跟惠太郎,不也因為經濟上的差異有著一些些的衝突,這些,一時也許可以cover,可,久了呢?我很難不忘記惠太郎穿著西裝堅持要在高級餐廳裡面點酒的橋段,聰子會完全的放開不顧及惠太郎的感受嗎?時間久了,這絕對是很大的問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