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1, 2018

從宇豪首爾馬文反思2017柏林馬的破四之旅

好久沒更新。上來巡一輪,看到留言頗為開心。在部落格式微的年代,加上我自己也沒貼啥新文(草稿夾裡倒是一堆,自己都驚到,原來沒寫完啊!哈),有貼,也多跟慢跑有關的(很吊詭,因為這個比較好寫),卻仍有一些舊有的朋友偶爾還是會來看看,覺得很溫暖。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細算一下,四月中之後,整個馬不停蹄,東奔西跑,別說書了,文章、電視啥似乎也都停擺,整個人好像也都沒跟上了。先筆記一下昨天看到宇豪寫的這篇:首爾全馬3:09攻略PB。這篇讓我大驚的部分不在於宇豪又刷新了自己的PB,而是,人家四月初就貼了我竟然六月才看到。會想要筆記的原因,倒也不是因為他破PB,而是整個看完之後,覺得交疊了去年我跑柏林馬的一些歷程。

以天份、基本功、意志力、速度、成績來說,和宇豪當然是天差地別;18年Q1、Q2砍掉重練,跑步的狀態一直很不理想,短距離跑不快,要長距離也撐不下,再回想起去年跌破眾人眼鏡的柏林馬的狀況(求助協商的教練心裡應該都覺得有四小時十幾就不錯了),恍如前世,要不是還真有一張紙的存在,總覺得像夢一樣的不真切。當然,我隱約的還是可以感覺得出來這當中我一定有做對了什麼,只是,形影不夠鮮明;然,看到宇豪寫的這篇,脈絡清楚了很多。

首先,他提到了賽前,練習量並沒有達到一般大眾覺得要完成一場成績不錯的馬拉松該具有的量,再者,肌肉的狀態也不是很理想。這兩個狀況我當時都有,事後我還覺得我的肌肉一直處於疲勞的狀態完全沒有恢復過來,交感神經更是脆弱到了極點,賽前一周大仆街就是一個徵兆。宇豪的實戰經驗讓他很清楚的知道他自己的配速狀況,是以文章中他提到了戰略以及意志力。我呢!當時沒有什麼戰略,雖然進行了十二周的訓練週期,可,往往都是應付了事,能掌握的並不多,唯一僅存的只有6'00"、5'40"、5'20"這三個配速。當時我根本就不太相信自己可以達到所謂的M配,是以我也無法像宇豪那樣直接就畫出頭七公里比原本的配速慢個15-20秒。心理原本想的就先以六分速前進的策略,也在一開始周遭就以5'45"的姿態出去而破滅,只能說,分區確實是有一定的依據,我不能說我做對了這件事情,但,從一開始就站三小時半-四小時的區域,這樣的速度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宇豪所說的慢個15-20秒的暖跑,對我來說卻不是,是以我反倒是有種被逼上梁山,推著跑的感覺。當時,與其說吃力,不如說沒有信心,深怕這樣搞下去之後會爆掉,是以慌張的找尋四周,看有沒有配速慢一點卻又穩定的跑者跟著。這點,倒是不約而同的和宇豪做了相同的事。

這點大概就是我做的最對的事。老實說,我還蠻了解我自己的,體感認知不是太好,又很容易受到錶速的影響,忽快忽慢,這樣,很費力。所以周遭找個有穩定配速的人跟會比較好。或許東方人比較好認,所以前15K鎖定的對象多是日本人,一個女的一個男的;我還蠻相信直覺的,日本人跑步的效能本來就亞洲其他國家要強很多,加上又是來參加六大馬的,控速穩定度絕對都有一定的底,只要遠遠都能夠看見,那我肯定就是在正確的配速道路上

『若遇到了官方氣球配速員PACER』
這點,我也心有戚焉。馬拉松很有趣的一點就是,每一次經驗都會是你下一站的養分。17年的春季,為了半馬破二,我首度學了如何搭配速列車這件事,當時其中的一個配速員正是宇豪。賽前曾經研究,可實戰起來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回來之後做了一些檢討也便利了我這次的一些應變方式。如同宇豪文章所說:『配速員通常都會比目標時間配得還要快上一點時間』,而且他們本身都實力堅強,速度的掌握度,我個人認為都能比交付的配速,每公里要再快上一分鐘左右;他們輕輕鬆鬆的體感,跟我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在我跟丟了路人跑者之後,原本想要尋求官方配速員,可跟跑了一會後發現,似乎有點吃力,對應手錶上的配速,也明顯得略快了很多(5'30"),加上他們補給的速度太快,我在補給時又很不熟練的會多拖拉一會,一來一往之間距離也跟著拉開。當時如果我強行硬快跑追上,累的只有我自己。我想,我作的最對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當機立斷的直接放棄跟車,並且下修了一些時間,依照自己當下的感覺而跑。
說真的,當時我有想過自己怎麼這麼沒有用,然,時隔半年多,長了一點智慧,覺得努力不是不好,但收放拿捏之間,不是單單只是用「堅持」、「意志力」或者什麼「現在放棄就輸了」這等詞彙就可說明的。比賽,就是這樣,時間很長距離也很長,中段都還沒過,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給點彈性的空間,先做穩自己熟悉的部份再伺機而動就好了

這部分我當然不能說自己做得很好。下半場後身體開了,跑起來感覺是有輕鬆一點是事實,但也不能否認運氣好,官方的配速列車同區段的不止一輛車,是以雖然我誤會了遠方看到的配速員是前半馬時看到的,但,這一路遠遠跟著的美麗誤會,最後再擠上吃奶的力氣超越過去,終究是讓我卡進了邊緣,破四。

宇豪文章中最後分析了他的補給。補給這一塊,我都沒有認真想過;看他這一段的分析文反倒提點讓我可以學習的很多。我一直覺得在補給這塊上頭,應該掌握的還不錯,很少發生餓了才吃的狀況;但文章看一看,覺得似乎更應該要防範於未然,將來在10公里處的時候就要先吞下一包以避免後面怎麼再補都來不及補的窘況,另外就是:濃縮咖啡因膠很有用,下次也要帶一個。

跑步,看起來很簡單,但真的抽絲剝繭起來,小細節也是很複雜的,而成功的關鍵,也往往是這些小細節。看到有用的,時時要注意要筆記啊!

2 則留言:

飛小魚 提到...

記得我們上次吃飯時阿貝才問我,當下的回答「是」。沒想到接下來的妳更是一整個運動咖,非常之驚人。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就是妳持續專注在這件事前上,而且不斷地精進,光是follow在跑步及跑者的FB就已經夠讓我瞠目結舌。

宇豪啊,自始至終,從頭到尾,沒看過他的文字(笑)。所以這篇文章對小魚而言,基本上是歸類在專業領域裡,妳真的是熱愛跑步這檔事啊!

看看身型,運動咖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很美。

Becky 提到...

@Dear 小魚
也不會啊!現在臉書自己就會跳出來,點點點看一下就好啦!也不費時。專注~不敢當,但「持續」是目標,運動是不是追求健康?!某程度上,也許;已經摧殘、崩壞過的,我不認為運動可以提升的回來,但我的目的是就維持現狀,讓它不繼續崩塌變得更差,如此而已,這樣,將來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至少目前我的心態是這樣。其他的,真的就看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