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17, 2019

【陸劇】都挺好&幸福一家人

推薦指數:4.5碗煲湯

這幾年來,看劇的比重變少(偏偏還有很多人覺得我很常看。笑),相對來說資訊情報也比較少。好在,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多半還是會看一下某些編劇的推薦。由於他們的職業本身就是編劇,同期間看過的歐美韓陸台日泰劇的機率總是比我們一般人的大很多,去蕪存菁的結果,幫忙省了很多時間。

一日,發現了介紹了大陸春季檔的夯劇:【都挺好】。卡在剛好劇荒的情況下順勢的就找來看看。

坦白說,這部戲的演員除了姚晨,我是知道的,其他的,臉盲。也許曾經見過但是臉兜不起來(倪大紅除外但我很少看他時裝劇,一時也臉盲)。然,簡介裡寫道,原著是:阿耐。這點,我就有興趣了,畢竟之前的【歡樂頌】拍起來,有點時尚、有內容但又不用過度動腦,看起來還蠻輕鬆好看的,值得一試。

這故事的背景很單純,其實就只一家人的故事,沒有甚麼談情說愛但可以構成快要五十集的戲劇,頗為有趣。內容,也沒有很複雜,主體是以原本由蘇母一手掌控的蘇家因一夕意外離世,而開始延伸出一連串的家庭親情的故事。乍看之下,這主幹好像很容易,焉知蘇家子女有長期的重男輕女的問題,加上蘇父因長期被蘇母管束而造就出一個如同沒有行為能力的巨嬰,光是安排蘇父是要獨居還是要跟哪個子女一起居住,就延伸出一大串脫序的事蹟。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蘇家的經又特別的亂,不是說子女不孝順都不照顧父親。這裡的每一個,都願意照顧自己的父親。但,在蘇母長期重男輕女的行事處理上,造就了蘇家的男人,個個,在我看來都好像很有成就,很會說大話但其實根本就不實在,一點都靠不住。連自己的家庭問題都不見得能處理好,加上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巨嬰父親,馬上又再搞出更大的問題。唯一靠得住,能迅速確實解決問題的,卻是長期被媽媽輕視,早早就離家長年不和原生家庭往來,獨立生存的女兒;然,女兒又太強勢,太像媽媽,搞得蘇父一點都不願意和女兒相處;妹妹和哥哥之間的關係也很不和諧,延伸出來的問題也就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阿耐說故事的能力,極好。在這一連串父親的脫序問題中,家人慢慢找出了處理化解之道;處理這些問題當中,家人之間依然有新生的衝突,卻也連帶地把過往的怨氣一併的說出,是以劇集好像很長,看來卻不無聊;一個新生問題解著一個,兄妹間因為有著必要的溝通協調父親事務的機會,無形中也化解了過去的積怨。在這些狗屁倒灶一堆事當中。台灣演員張晨光、楊祐寧的支線倒是帶來了一股清流。在這些吵吵鬧鬧的情節中,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突然覺得台灣的演員演戲的表達方式真的就是含蓄,雖然不張牙舞爪卻也不會讓你忽視到他們的存在,形成萬眾花叢中不可忽視的綠葉,非常有後續力。

裡面最讓我迷惑的,莫過於倪大紅。演過奸詐的司馬懿,喬家大院的孫茂才,這種也算見過大風大浪的演員,竟然會接演這種有2/3時間都讓觀眾覺得這人真的是有夠煩這也不要那也不行又愛添亂討人厭又囉嗦的角色;然,看到最後倒數五集時,蘇父的一反常態,才讓人驚覺倪大紅也太會演,而劇本阿耐的編縝也寫得太好,蘇家的每個人到了最後才真真正正的都和解了,成為最真實的一家人。淚流滿面的結尾真的是編排的太感人了!

劇情流暢,演員演譯的恰如其分,觀看時還能一看中國大陸城市的轉變之巨大(背景城市:蘇州) 本劇還是值得一看。

推薦指數:5斤麵條

無獨有偶。看【都挺好】時我又轉到了新聞台,發現台灣新聞台正在報導台灣演員李立群到大陸演的一齣家庭劇,就是這齣【幸福一家人】。報導介紹的是,此劇雖是大陸播出,可是劇底工作人員不管是編劇還是導演全都是台灣班底,而且是我們耳熟能詳周遊的兒子馮凱所製作的戲,收視率還占了2018年大陸戲劇裡的前五。可這樣的一齣劇台灣這邊都沒有人說起,這大大引起我的好奇心。

找了一下簡介,發現這是一齣改編韓劇的連續劇。故事主軸和【都挺好】也有點像。以房家父親發現得了癌症之後,與三姊弟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

觀看前十集的時候,會覺得,房家這三姊弟,撇去最小的不長進的弟弟,大姊,堂堂一個企業董事長秘書、老二,一個醫術良好的醫生,在他人眼裡根本就應該是人生勝利組;然,和父親之間的交流卻總讓我也覺得也太過冷淡無情,而且也太過予取予求,都已經三十好幾了,也太不懂事。再看下去則越看越心驚,因為,多少都會影射到自己似乎也曾經這樣對待過父母。覺得一切都是父母過度無聊,一點雞毛蒜皮小事也要問,吃飯沒?有沒有怎樣?... 工作已經夠煩了,還要面對這一連串的小問題,瞬間真的就不耐煩。一如長女房天心馬上就會回:可以讓我清靜一下嗎?殊不知,這些問句的背後,很單純,都源自於:天生的愛。房永福的妹妹,子女們的姑姑曾經對自己的哥哥說過:你就是太寵這些孩子。房永福回:可是我也沒有辦法啊!

是啊!父母的角色,即使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溺愛過度關心,孩子都大了應該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可,天生的角色,不管孩子十歲也好四十歲也罷,只要角色不變,永遠都會替他們操心,這無關於年紀。

【幸福一家人】比起【都挺好】直接打出:孝道,的問題。坦白說,儒家思想,打出這兩個字我是有點反感的。畢竟,時代潮流在改變,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也不是外人所可以領略,非得因為哪件事情就冠上所謂的孝與不孝,這包袱實在太沉重。我不是很喜歡。我本來怕此劇會有這種傾向,事實上,比起大陸人直接製作,台灣人這邊的儒家思想情節似乎還是比較重一些,是以戲劇裡的暗示,很大。硬要比較,我喜歡【都挺好】在一些衝突裡,家人自然而然地找出解決相處之道,更甚者自然而然地領略出,沒有不愛子女,不替子女操心的父母,也沒有不照顧父母的子女,只不過,情感壓抑表達方式的不同;而非像幸福一家人裡一直狂打著:孝與不孝,的招牌來探究。

不過,這齣戲確實提醒了很多。卡在有點經濟基礎,有點年紀甚至有自己家庭的中年階段。不僅僅是上對下的關係,簡單來說,不管哪個年齡層,人,很容易因為學業或工作而在情緒上對家人撒潑。最常慣用的就是:就為了工作學業很忙了,回到家可不可以不要再煩我了。觀看此劇衝擊點最大的一幕正是法官出來調節之時的種種反問:如果這些事情是發生在公司,你還會這麼做嗎?! 一如房天心,董事長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還會端著生日蛋糕幫董事長慶祝,甚至於連董事長的家務事也幫忙處理了;可時間轉換到自己家裡,因為是父親,因為是家人,所以應該會體諒應該會包容。但,這世間又有什麼事應該與不應該的呢?父母家人會包容,是源自於愛,可既是家人,就更不應該用此來綁架其他的家人作為理所當然的踐踏。

這齣戲,不華麗,也沒有太狗血的劇情發生,就簡簡單單平舖直述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很多可以讓你/妳自己去反思的空間。子欲養而親不待。身為父母,大概也沒有期望自己的孩子要多孝順賺大錢或者買甚麼東西給自己,只要偶爾看看他們,少用不耐煩的口氣回應他們,他們都會高興個半天。這樣,就夠了。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妳好,可以請問都在哪看編劇的推薦嗎,也想依推薦參考追劇:-)

匿名 提到...

聯合報每周日都有不同編劇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