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30, 2020

2020 Eva Air Marathon-Half run

對於這一場正式比賽的半馬,心態上算蠻輕鬆的。我想,應該是最後一周練習時,平均配速大概是多少,心裡都有底了,覺得照這樣的發展下去,刷個幾秒pb應該是沒甚麼問題。但,就像地球是圓的,當天的天氣變化或者身體狀況會怎樣,都不知道,一切也很難講;不過,沒甚麼得失心,因為覺得就算成績沒有在這一天體現,我也已經知道現在的自己是可以做到怎樣的程度。心理上,這,就已經不一樣了對跑者來說,跑得越久,心理建構到最後就會越突顯其重要性,尤其是全馬。是以,在透過這些平常的訓練,加強上來的一些速度跑與可以穩定的節奏跑,對我來說,奠定了很大的信心。畢竟,我走的是一場全馬的路,即便破了半馬PB也還不是終點,依然得練下去;這場的結果只是一個中場判斷,有破也好沒有破也好終究都是奠定未來全馬比賽的一個基石。得失心相對沒過往重要。

即便如此,也不能傻傻地就上去跑。跑步,很簡單,但當跑步變成競技的時候,就要想一些符合自己狀態的策略。想了一下,這場雖然有配速員,但介於十分鐘的一個差距,起跑,跟前的跟不到,跟後面的又太慢,只能靠自己抓一下5'20左右的配速,穩定了之後,現場再說。

起跑前,暖身說要做足好像也沒有做很足,選了1:40的最尾端站著,心裡想的是,這回不能傻傻地站後面,人先出去了控穩自己的速度比較重要,否則看著1:50的氣球很容易就會慌慌張張的被帶走。這次下定決心先不要看,他們超過就超過,一切還是等上了新生高架看看體感怎樣再說。沒想到,今一出去身體就意外的還算沒卡住,比預期的快進入狀況,一出去就有5'23,即便氣球過了中正紀念堂後就呼嘯而過,第二公里似乎還可以微微的加點速,心想只要大概先維持在5'20左右不掉,即使這樣到底,最後再加一點點力就可破了。先做好眼前事再說

上高架後遠遠看見熟人,本想委託他穩配一下5‘15-10到下橋,沒想到發現他都拉到5’05了,連忙還是決定不要硬跟上,維持在一個看得到他背影的距離先就好。一切等下了明水路再看。10K時,覺得有點累,掉了點,趕快吃了包能量包;進河濱,逆風段說有逆可能也有,但無遐管那麼多,只覺氣球沒那麼遠了,在可以看到的範圍就好。 中途一度又覺得好累,看到水站就很想要停,想起詹醫生講的話,再想起自己練長間的時候也是有組休,那麼長的組休時間出來的均速也沒有掉多少,緩個十幾二十秒不是那麼不可原諒吧! 可必須說,這一想法一攏上來,後來看到水站都很想停,但這也都是後話了。

由於前面就比我之前預期的配速要來得快了五秒到十秒,身體有明顯得感覺比較累一點。不能否認也掠過後面還有7-8K怎麼辦;上麥帥前的小彎折返,有點想罵人覺得為啥要搞得這麼迂迴與羊腸小徑,而一上橋,雖然沒有完全當步兵但整個掉速,一掉又掉了15秒,顯然平常長距離的速耐力練得還不夠,身體已顯疲勞。橋上緩了兩口先冷靜一下,覺穩住,離氣球還不是太遠,不用太緊張。等過去左岸後剩下五公里,直接就開出去,再找機會超過他們一步就好。 

事情當然不是像想的這麼容易,雖然下麥帥後開始追1:50的配速員,心想只要縮短、咬住,順順讓他們穩配的拉我至內湖橋就可以了;但執行起來實在有夠累,一看錶,發現他們根本都4分尾了,整個頭皮發麻,這種配速我實在不知道可以撐多久。只好轉念想說就把現在當測五千好了。一繞過彎,至國道一下的塗鴉牆後咬牙先超過配速員,覺得先在他們前面一點點比較安全些,萬一後面真的掉了再用力跟緊都還來得及。當下真的好累好累,但還差一公里,深怕這一公里萬一才爆掉走路的話更完蛋,只好再催眠自己再支持一下下;穿越大直橋後的小彎道上看到了NIKE的教練吳文騫教練在一旁為他自己的跑者與pacer加油,說真的我也不是他們的人,但突然感到溫暖。

最後夾彎道轉進,遠遠看見拱門鬆了口氣,只剩三百就再忍耐一下,此時速度應該也沒上來或許還掉了些。大約一百處看見朝哥,跑完了的他總是這麼熱情地留下來為大家加油;遠遠的看見大會記時鐘,看起來似乎還在1:49出頭,認真的跑應該還可以有機會。說真的,腦子想加速,可是身體做出的反應可能很有限,但事後想想也不意外,最後五公里都用五分內的速度前進,真的也算努力榨了;兩公里平常就跑不進4'40,不好好練習的體現,此時一覽無遺(冏)。最後卡在末尾端的進終點了。

要說自己這次有沒有野心?! 好像有,也好像沒有。破PB的企圖心是有的,但依然偷懶,想了很多下修備案,總覺得刷到1:52出頭或者1:51也是刷,大概真的是新生遇上友人才展現比較強的野心就是先以1:50為標的,如有機會則sub 1:50看看。只能說,有企圖心是好,但,要把它放大一點成為更強壯的野心。

關於訓練:
15周,換了一套系統。不能否認,初始的時候也覺得這樣到底行不行,甚至有些200、400的距離的配速都跟過往有一段的差距,導致內心一直衝擊,相對過往的教練所開的,雖然也是有升級但視覺上就覺得比較能做到的很想逃回舒適圈。仔細想想,配速不是問題,問題還是在於有沒有人能同時拉你起來。團練有團練的好處,一起,比較能撐下去,可很多時候腦袋會流於放空,只是死命的跟著不知道自己在跑甚麼;單打獨鬥最大的問題在於意志力要很堅強,偏偏我又不是個意志堅定的人。是以一路下來,相對辛苦;但也不得不說,靠自己有個好處就是:比較能專注於自身的變化,多少強化到控制力,心理層面來說相對也有跟著提升,從恐懼到慢慢找方式解決並且克服。也比較了解到,長距離的巡航間歇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幫助要來得大一點。訓練量相對縮減了一些,卻比較有效率。這當中,不能說做的很好,以體質跟天份來說,我自認為相對是弱的;更可怕的是看似認真,但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有細緻的要求,很多時候都會覺得:管它的有跑完就好的交差了事。這點可能是進步的幅度有限的最大主因。雖然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未來能不能順利改善,未知。畢竟還是卡在於,對於競技這件事情,真的沒有熱情;為了成績而犧牲掉的一些生活樂趣,也有悖於我的人生觀。所以到現在還是一直很拉扯。心裡沒有確定,就很難完全投入。不過對於這點我還是持正面看待,人是因為有標的才會看見希望,而不是因為有希望所以才豎立標的。趁不能出國的這一年,看看自己能走到哪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