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4, 2015

速記2015北大12小時初體驗

趁還有感,快速速寫一下。

之前資深老馬推薦石頭溪慢跑協會所主辦的北大超馬12小時計時賽,說很好玩而且今年沒有門檻限制,可以去參加看看。對此一說我只是笑笑,跑個全馬平常就快要累死了,跑12小時?難以想像。覺得沒那個功力還是不要亂參加。決定下海的契機是完成了鎮西堡54KM的賽事後,當時心想,這超馬賽也跑了快要九個小時,多三個小時,沒差吧?!而且三峽台北大學會場附近,還有間咖啡店我之前就很想去,大不了到時泡在咖啡店裡休息一下就好啦!加上此12小時賽,去年停辦,今年沒有門檻,跑完一場全馬的距離就算;誰知道明年會不會停辦又或者重新訂立門檻,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我想看看大家到底都在那邊做甚麼?為什麼明明就是這麼長的時間,大家還會說:這場超馬就是歡樂馬啊?

豪氣地繳了報名費,練習,有一搭沒一搭的,但我仍然是無所謂。不是不尊重其他參加者,而是我真的覺得每個人要的不同,「跑步」本身這件事在我報名參加任何賽事時,都不是主要因素,單就只為跑而跑,以我目前來講,我還是做不到,也沒打算這麼做;我需要有很多附加價值來擴張,不管是可以去從來都沒去過的鄉鎮、看看風景、去看看所謂強大的補給、和朋友約著玩、住住哪間民宿旅館、順道去吃哪間餐廳,還是說可以燃脂減肥、拿拿贈品...這些在其他專注或享受於跑步的人認為是配角的東西,才是我的焦點。 這一回,老柴咖啡館絕對是占最大的主因。三峽,不遠,但我也沒勤快到專程為了一間咖啡店而去(←台北的就喝不完了)。至於賽事、跑步的本身?!我沒有什麼包袱,只要超過之前完成過的54公里,就是對自己有交代;其次,我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賽事我喜歡A點跑B點或者繞一圈再回來這種,對於要跑來回兩趟的,很不喜歡;而北大這裡的場地是繞校園一圈3公里來累積,我很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耐性,而這耐性又可以持續多久

或許正是沒有預設任何立場,整個精神鬆散到完全沒有弄清遊戲規則,事後恍然大悟讓我糾結了十分鐘,這,容後再敘。

會場的配置,小而美,各社團搭起的帳篷,井然有序。每次自己在各帳篷間晃來盪去,總特別感嘆:有社團的孩子像個寶。雖然大會的寄物處也不錯,但,最後還是又寄生到雙連去。
初體驗,什麼都不懂,比賽正式開始後,就傻傻的跟著大家跑。雖說是繞圈場地,但,三公里的距離比我想像中的長,加上校園內的花草樹木各個都很有風情,看來賞心悅目,繞起來並沒有特別讓我覺得不耐,非常出乎我意料之外;當然,事後我自己想到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大家跑速有快有慢,沿途上還會碰到不同的人打打招呼或者講講話聊聊天,歷程不一樣就會讓人比較沒有繞圈的感覺;另外則是他們在1.5公里處又增設了一個感應地墊,每次只要通過了,就會覺得:耶~只剩下1.5就又完成了一圈,加上再度繞的學校正門看到起點拱門,則充滿期待,不管是:啊~快要到了,心靈上的自我安慰、可以喝水緩緩又或者是可以看他們再端出什麼新的食物,尾段的那300公尺我總是推著滿滿動力向前(←即使七八個小時後也是這樣,好神奇)

雖說沒有跑步包袱,但跑著跑著覺得還是要設定一下標的。於是,我簡單的先設了三件事。
1.先搞定15圈,弄出一個全馬來。
2.完成全馬的時間絕對不能超過六小時,要跟平常差不多,五個半小時左右。
3.15圈後再多加5圈搞定20圈,之後怎樣,再說。

我當然知道跑超馬跟跑標馬的方法不同,一開始如果就用平常跑全馬的跑速來跑,後面幾小時我一定會後繼無力(←結果雖不中亦不遠矣)。但是,我的想法很簡單。超馬這種事情對我是偶一為之的體驗看看,標馬才是我現在可以負擔的,對於全馬的完成時間我已經不是很積極了,如果再鬆懈下來超過六小時,那以後的標馬還怎麼玩,這點,還是要嚴格的訓練一下;再者,繞圈我沒經歷過,以我虎頭蛇尾的性格來看,後面很有可能會不了了之,所以不用想那麼多,我要先掌握我想要的以及可以掌握的,其餘的,都是多的。

不得不說,場地的配置或者周遭的氛圍既是小時計圈賽,就會跟標準馬拉松不同,即使自我心中是這麼無知的想像應該都差不多吧;這點,完全反應在我自己的補給上頭。耳聞北大12小時賽完全不需要擔心補給,我整個就很鬆懈,但是還是帶了兩包能量包、BCAA、電解質膠囊在身上,賽前被講說幹嘛哩哩喀喀背這麼多東西在身上,現場就有吃的,而且,東西放桌上再過來拿就好啦地被動搖了拿掉一包能量包。繞圈的三公里等於每次進地墊就可以補食一次,距離不會太長;但,對於已經習慣標馬,每次都是看旁邊公里數指示牌決定10公里之後要吃什麼、半馬後要補什麼,28或32公里又要怎樣,這種計圈數數,沒法同步反應的我來說,節奏就完全被打亂;因為每3公里進來一次,15公里以後就覺得偶爾吃點香蕉、水果、蜂蜜蛋糕補食也一樣,焉知,還是不一樣,跑出去之後三不五時老覺得有點飢餓感,至於啥時補食電解質膠囊或者BCAA更是搞得亂七八糟,完全錯亂。天氣,陰天,北大的風,很大,照道理來說是很好跑馬的天氣,可八圈之後,我已滿臉、滿脖子是鹽,整個讓我大驚。洗洗臉之後,決定,全馬之前不能再靠大會的食物,那些,緩不濟急,只能當零嘴,迅速補食一包能量果膠,恢復了點電力繼續慢慢跑。
在補給的這個項目,是我的失誤。北大12小時的補給確實很豐富,各式粥品、水餃、蘿蔔糕、貢丸湯、豆花、紅豆粥、香腸、豆干、鹹蛋、豆漿、咖啡..多樣的水果、蜂蜜蛋糕、小零嘴...什麼都有,其他社團也不吝嗇的會將東西分享給其他跑友,有的還烤起肉來,很熱鬧。食物雖然各個秀色可餐,可說真的,我很怕我自己吃多了來不及消化就跑步會胃脹不舒服,是以還是多挑水果、小塊蜂蜜蛋糕吃吃,可,這些能提供的熱量有限,沒一下的我又覺得好像餓了,終究還是要靠能量包迅速補充比較有效率。問題是,大概35公里時,我又覺得有點餓時,原本其中一包能量包一開始就已經被我拿起來放到帳篷裡,無法即刻補食,欲振乏力到有點想用走的。所幸後來碰到展兄,在有點餓的窘境下跟著他一邊聊天一邊小跑了兩圈,守住了全馬530的標的。完成的時候看了一下自己的錶,大概518。全馬完成的第15圈,因已經超過補給站,等於我又沒有進去補食,所以,第15圈中段1.2公里處就真的是餓得前胸貼後背,只能走走跑跑撐下。45公里階段性目標完成之後就完全不管的開吃水餃、蘿蔔糕了。

這,也讓我學到了一個教訓。就算是12小時沒門檻的計圈賽,關於補給,即使現場有源源不絕、芳香可口的食物,還是要依照自己平常的習慣去考量,自我準備,尤其是沒有社團,自己單打獨鬥的人。補給物我最喜歡的是流質、氣味性不強的東西,遂,現場看到豆漿,整個開心的去要了滿滿一杯,問題是我平常已經喝習慣無糖豆漿,現場這對我來說有點過甜的豆漿,就讓我尷尬了,自此後,豆漿,出局。又,下午時分,有點精神不濟,看到咖啡,也很高興的去要了一小口,結果,三合一,有糖的,我整個再次尷尬。三合一咖啡對我來說,完全無法提振精神,沒有用處。當時我就想,賽前我看到小賴哥FB貼出的12小時裝備,那時還想說有需要自己準備這麼多東西嗎?(而且還好多瓶蠻牛),結論就是: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手。雖然我沒有像他那樣有自己充滿殺氣的目標要完成,但是,了解自己,準備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的這種態度,才是對的。沒有經驗的時候還是要做一下功課,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我這回,確實是散慢了點。

全程是平路的北大校園,照道理來說,很好跑。對幼幼班,平常又沒認真累積跑量的我來說,15圈後大崩壞的跑跑走走不稀奇,可遇到幾個連南橫108KM都跑完的人,跑完50K後的心情居然是:覺得好難跑,有點考慮要不要放棄(←昨看小賴哥的FB,跑出好成績的他50K時也是這樣),著實讓我一驚。我心想:拜託~你們都跑過100K的人,這,不是差不多嘛。後來,我路上想想,限時限里的,這種有時間壓力,而且通常是A點到B點一路過去,標的性較強,比較讓人專注一路跑下去;可計圈這種,完全是操之在己,目標性不夠明確,內心不夠堅定,就很容易被影響。我自己不是一個多會跑的人,也不覺得自己多有耐性或者意志力,但是,我真心覺得超馬這件事,信心,大於一切;先相信自己可以,然後盡可能的去執行,這樣,即使失敗了也不會覺得對不起自己,就夠了。北大的賽道,水泥地,很硬,很難跑;坦白說我在初階段性目標45公里完成後整個腳底板很痛,心裡還想我當初跑鎮西堡到45公里的時候都還沒這麼狼狽,現下就這樣,怎生是好?!但是我既然下了二段性目標,當場就決定就算走路我也要走完;跑步,我跑得並不快,但,對於走路這件事,也不會輸跑步太多,我很有自信;況且,時間還多著,不用心急。目標很明確,你/妳就會有動力做。由於剛吃飽,怕直接跑了胃會痛,走完一圈之後,發現竟然又可以再跑起來,只是,腦子完全空白,剩腳不停地在動。明明腳底板就很痛,卻還是可以這麼動著,當時,完全可以理解村上春樹那句催眠語:「我不是人,是單純的機器,因為是機器,所以沒必要感覺..」,覺得好神奇。

既然提到了村上,不得不提,同樣的橋段他曾經寫著:「雖然沒有人逼自己一定要全程用跑的,但那是原則性的問題...一旦投降用走的,就很難再跑起來了。」我也認同他說『我是來跑步不是來走路的』,但,我還是必須說,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他是他,我是我,一樣的公式套在不同的人的身上並不一定適用。這次12小時計圈賽我得到最大的收穫除了發現自己比原先想像的要有耐心,也知道了我自己不是他說的那種:一旦走了就很難再跑起的人;相反的,我是屬於需要適當走走,調整好筋骨以恢復好正常姿勢,才能再繼續慢慢跑起來的人。硬撐著不舒服的姿態跑著,效果並沒有比較好。這沒有所謂的對與不對,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特別是在超馬小時計圈賽中。

還有,關於賽道的硬度,原來也有眉角。印象中過往也是看過幾次小賴哥分享跑步文章的時候提及「場地很硬」這幾個字眼。不關己事無法體會,現下自己也踏上了,才知道什麼叫「地硬」,只是理解了原來柏油路跟水泥地是不一樣的,已經是跑了一個全馬的時候。當時心中一直疑惑連連,覺得為啥膝蓋沒過往來得有彈性、好像一直震動有負擔、整個腳底板也比平常稍痛,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認真練習的報應嗎?經過展兄解說,恍然大悟,自此之後改跑人行磚上,狀況好點。以距離來看,跑內圈的人行磚道上當然是比較省力,可跑了第一圈之後我幾乎都沒跑在上頭的原因是,人行磚有的地方凹凹凸凸,有的地方還破掉,第一圈時我就拐了一下,怕自己之後不長眼摔倒,還是下來到平整一點的路上跑好了(補給站內確實也有看到因摔倒被包紮的);至於柏油路?完全不考慮,最外圈嘛,一圈跑起來比較大,這樣不划算。
20圈完成後,要再繼續,不是不行,但,我此行來的目的還有老柴咖啡館啊!這,也是我今天打算要完成的事。就算再累了里程,沒去,事後我一定還是會掛懷:為什麼人都在那了卻沒去;歷經了八個半小時,下午2:30毅然決然進了帳篷,拿了風衣背起小包包,往咖啡店邁進。在咖啡店廝混的這兩個小時,我一點都不罪惡也不覺得自己偷懶。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每個人要的不一樣,而我今天在開跑第一圈時所設的「今天要完成的事」,它,正是其中一項。我正是在執行今日事今日畢,所以一點都不覺得哪裡對不起自己或者沒有對這12小時盡力。事實上,透過這兩個小時我也習得了幾件事。一如之前所說的,時間長的計時賽程,自己還是要依配自己的狀況而作調整,適當的休憩並不代表沒有意志力、不堅持、不努力,相反的,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我因為喝了這杯咖啡因比三合一強多了的卡布奇諾,整個精神都提振起來,加上離場前收操活動了一下筋骨,到店內又繼續伸直了雙腳,再返回會場之後,整個腳步輕盈的又可以以6:30-7:00左右的速度跑了兩圈,這結果讓我大大的驚喜。如果當時我決定不到咖啡店,繼續留場拼下去,我覺得以當時的狀況來看,後面也多半是用走的居多且可能會走得辛苦又狼狽,這樣的堅持,對我來說,沒有甚麼特大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會增添因不良姿勢硬撐而導致受傷或者隔天不良於行的風險。這點,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因為曾經受傷,過程太痛苦,很早以前我就下過止血點,跑馬拉松可以,但是,一定不能影響到隔日正常上下班的生活作息,一定要可以如平時正常走路、上下樓梯,像機器人般的鐵腿行走,我也不能接受,這,是我唯一的原則。

當然,休息時間的長度可以再調整,這回要不是好奇想要去看看咖啡店,約略20-30分鐘的伸展舒緩,應該就足夠了。但是,地點一定不能在補給站,而是要遠離賽道到校園另闢安靜處。主要還是賽道周圍,同儕氛圍壓力大,看別人這樣一直努力不停往前,自己待在原處休息,會產生罪惡感,很有可能導致我還沒休息夠就又逼著自己上場,那就達不到適切休息的目的了。
而整個12小時,如果要覺得自己哪裡沒有盡力做好的部分,那就只有離下午六點,快要結束的那30分鐘。這,整個就是沒有搞清楚狀況的下場。第一,我完全沒意識到早上晚6分鐘開始,也會晚6分鐘結束,所以一直以為下午18:00結束;第二,我以為既然是繞圈賽就是以圈數為計,要到終點的感應墊這樣才算,遂,當時用自己的錶算算時間,沒有把握可以在24分鐘內跑完一圈3公里(←怕走路掉速),然後覺得多跑得又不算,或者跑到了變成69公里,這數字有點不吉祥,那何必為這3公里多添增明日疲累的負擔;焉知,多跑100公尺,人家還是有算的,只要鳴槍結束時站在路旁標示里程的牌子處等裁判來記錄就好了。事後知道原來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時候,我深深為自己選擇戛然而止沒有繼續下去直到鳴槍結束而感到小後悔;因為,經過兩個小時的休息,我已沒啥疲累感,要再緩緩的跑下一圈,不是問題,可是,我竟然就這樣自己很阿Q的覺得22圈湊滿66,這數字還挺吉祥的就結束掉。這種明明就可以做卻沒有去做,感覺就像頭洗了一半沒洗完一樣,很不好。是以等我知道遊戲規則原來是這樣算,而且一圈其實是2.97公里,不是3公里,等於我根本沒跑到自己以為吉祥的66公里,是65.4公里。整個為此糾結了10分鐘,非常不爽快的想說:可惡,時間措措有餘,早知道就再慢慢走個1.2公里,湊好66.6,不更吉利?!(氣&泣)

不過,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嘛!至少體驗過了知道這12小時都是在幹甚麼,感受到賽道上各個人不同的參賽心情,有的立定目標嚴肅挑戰自己,有的很有實力可以挑戰紀錄卻選擇差不多的量就結束以保留精力給日後自己更看重的賽事,有的狀況不好毅然決然停止以避免造成更大的運動傷害,有的卻選擇堅持走到底一分鐘都不退讓,有的就是開開心心像參與同學會....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就忠於自己的選擇,成為這12小時裡最美的風情。(身在其中才知道在場外看,還是有點不同)。而透過這些形形色色,我也學得了一些東西及多了解了自己一點,即便有30分鐘小小的不完美,這一整天,卻收穫滿滿,沒有浪費。

霎那間我也明瞭了為什麼北大12小時這樣獲得跑友的好評。不管你/妳帶著甚麼目的與心情而來,他們就是很有心的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得好好的來支援、照顧、鼓勵你/妳,然後成就每個自己挑戰自己的人。這,確實是一場難得又值得體驗體驗的賽事。深深感謝石頭溪慢跑協會及當天所有志工,親屬加油團,賽道上所有的參與夥伴。謝謝你們成就我這美好的一天。

What I learnt:
①想好自己要什麼,先做好自己可以做到以及能做好的事就好。雖然完成的里程數跟其他人比起來是幼幼等級,但,管他的。我有認真做好這件事。
②不是只有妳/你在累或想放棄,其實,別人可能比你/妳更累更想放棄。沿路上可以找人聊天,分散注意力,然後神奇的是,會發現,大家莫名其妙又一起完成一圈了
③第一次跑超馬時我也有寫過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跑馬的目的與模式,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了。用不著管別人的。別人的,可以參考,但,不見得適合你/妳。
④沒有達到自我目標也沒有關係,過程中一定會讓你/妳更加了解你/妳自己,作為下次改進的依據。
⑤時間分配及管控很重要。即使休息也要先下好到什麼時候為止。然後,起身。行動。
⑥應映自己的狀況做適當的休憩或停止並不一定就是偷懶或沒有意志力,而是為了繼續後面更長遠的路。
⑦當初很阿Q的想說9個小時都跑過了,多3小時哪有甚麼差?!答案就是:愚婦啊~有差,而且差很大。就像現場鄒上校還是蕭會長說的,8小時候體力會下滑的很快,怎麼繼續下去,那時候才是關鍵。
⑧時間,其實還很多,不用心急;就算只剩一分鐘,多走100公尺也有算,怎麼算都沒損失。

5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好久沒來了,阿貝還是一樣努力不懈啊~

Sunny 提到...

好棒的分享文!!!
其實之前很多篇我也想說這句話但因為feedly沒有直接留言功能就懶得再另外開連結進來
這篇實在忍不住一定要抗懶留言一下才行!:D

Becky 提到...

@親愛的米可
繳了錢嘛!連狗都很努力,我也不能太偷懶啊~(噗)

@親愛的Sunny
其實blog的留言機制有點囉嗦!我有感受到你們的精神支持啦!謝謝 :)

der Schmetterling 提到...

真的要給阿貝拍拍手!知道自己要什麼,沒有(偶像)包袱的跑~

Becky 提到...

◎親愛的妮可
唉唷~我哪有啥偶像包袱。歡呼或者倒喝采都是一時的啦!自己對自己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