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01, 2021

2021五月手帖-上旬

 May 01 (Sat)

走了一趟白沙屯,算是還願,謝謝媽祖婆在台東CT比賽時的照顧。

臨走前,一向從後站進出的我特意繞到前站,因為知道前站已改建。一看,實話說,我沒有喜歡。

整體的觀感,就是不協調。既又想要保留舊有,卻又想要讓人覺得好像有所變革,於是就變成新建的過於矯情,而舊有的存在(天橋),又有些格格不入。

地方政府的美學,我真的是不懂。這真的不是只是多增設個珠冠,或擺放個三個Q版娃娃在那裏就表示,我有處理了喔?!的事情。

另外,台灣能不能不要每個地方都一定要搞個Q版的設計?!正正常常走個線條設計?!不好嗎?

May 02 (Sun)
典型的共時性。
以前,看到這個,大概無感。可說也奇妙,CT完之後,傍晚,跑個步,在公園裡,就見著了兩個穿著CT finisher T shirt 的人。一個男的一個女的。我怎麼都不知道這附近有這麼多人在搞三鐵啊?!

May 03 (Mon)
結束了暴走的四月後,身心輕鬆了很多,好好的去做了個按摩。雖然有點想要在五月重拾飲食控制,還是是覺得,也不用這麼苛刻自己,就正常的吃頓晚餐吧!

就近,去了慶城街一號,本想吃【小螺波】,看到【誠記】又轉變了心意。
點了碗生牛肉河粉。生牛肉與湯頭的滋味,還是淡雅細緻的。喜歡。

May 04 (Tue)
也不知道發甚麼神經,都已經比賽完CT,不需要再練自行車的時後才突然很想騎車。而且,明明今天晚上還該得去上跑步課呢!

可能是看到天氣預報,想說過幾天,都是雷陣雨,就更難會去騎車了。趁著有想,一鼓作氣地牽了車就去外騎了。

再騎一次這台公路車,發現除了車身輕之外,並沒有比之前台東租借的那台好騎到那裡去,是不是跟前變壞掉有關我不曉得,但確定這座椅高度不是我的,可,踏板則是比較好貼放,比較好踩踏。

雖然不需要計較時速,但還是有稍微自我要求一下,不能太混。腳踏車如同跑步,踏頻一樣就是有練就有,沒練就沒有。總時來看雖然跟之前差不了多少(甚至還慢了30秒)但,體感上,是好的。如何用髖去驅動而不是只有死命地用大腿前側踩踏驅動,以及偶爾在風阻的情況下還是有利用齒輪,自己帶出提拉的感覺;騎完後股四頭也沒有像上回那樣乳酸堆積脹到不行,需要休息,光這一點來看應該也算有點長進了吧。

May 05 (Wed)
下午看到有人貼了今年BQ的cut off time,要再比規定的級距裡,快7:47;將近要八分鐘,整個備受打擊。

這幾年來,明明看似很接近,從三分鐘,級距時限每年齡層縮短了五分鐘後,差距變成八分鐘;等到現在看似好像跨進了級距時限,雖心知應該跨不過cutoff門檻。但怎麼也沒想到竟又拉出了七分多鐘這麼大的距離。簡直跟股票一樣,逢高再追高,投入的成本越高,越追不上啊。

傍晚,灰心意冷的去上PT。該怎麼說呢!覺得好像也沒包袱不用為了比賽鍛鍊,心情是輕鬆點,可又有點茫茫然不知道那到底下一步要怎樣。看到一無所知只顧著自己做自己規劃的教練,整個又有點氣。「我就已經有點不想跑步了啊!你還在這邊跟沒事的人一樣搞日常。」

是也知道冒出這些東西是自己的問題。很無理。可冒出來的東西就冒出來了啊!也不想掩飾。原來人人都需要有樹洞。我也想被人安慰一下啊!但可以理解這些的樹洞到底在哪裡???

按照某教練上周的說法就是:回歸正常訓練。這說法上周就讓我覺得很奇怪,感覺好像那我之前做的那些都是不正常的。問題是,今天最後一動作,根本就像crossfit裡的暴力上槓的前奏,搞得我都覺得:現在我是在crossfit嗎?!如果回歸傳統,不就人體六大動作:推拉蹲舉做好就好?

May 06 (Thur)
有跑步課表要跑,東西都撈來了,但下班前又不想跑了。轉頭去買登山鞋。

雖然是小郊山,但拜六就要去了,不想拿跑鞋代替。

最不用動腦跟容易取得的還是Merrell 。款式呢!倒是不用傷腦筋,反正沒有gore tex的一律撇除,中筒跟低筒的猶豫一下,最後還是選了中筒,只因為穿起來比較好看。

而最花時間跟選擇障礙症發作時的竟然是在試尺寸。試著試著都覺得,我的腳怎麼這麼小啊~

May 07 (Fri)
鬧鐘調了六點,本來想爬起來先把今天的10K跑完的。響,是響了;人,也起來了;但,按掉又繼續睡了。
下午,想了一下,還是決定花錢買了一張All sports CT比賽裡的一張自行車照片。以茲紀念一下。畢竟,要再次下海,大概也是一年後的事。自己看著勉勵期許一下將來。

May 08 (Sat)
早上起來,發現群組說:下雨。取消原本計畫的台北大縱走第六段...
啊~小失望。全身衣服都換好了,而且所在地的南港反而沒有在下雨啊...
也好。對登山鞋大小有點疑慮,剛好再給自己一點時間試試,畢竟,也不便宜。

多出來的時間剛好看一下書目。試閱了一下零規則 。
概念跟之前的【給力】差不多 (就同樣的Netflix領導組織,換湯不換藥的重寫一本而已)! 不過,這句有打中我。知道只有努力還不夠,還必須拿出表現
上周不爽的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卻被否定,顯然是討拍。做了那麼多沒有體現,成果只有C級,而自己也知道,那確實也沒啥好廢話。

傍晚,好好的去健身房小練了一下肌力,順道做做有氧。休兩天也夠了。

May 09 (Sun)
拿預定的蜂蜜蛋糕,走一趟PEKOE
點了台茶18號紅茶。香氣迷人。
悄悄好食的Scone也很棒,完全不需要加奶油,就散發出自然該有的奶油香味;外酥內軟又不會太乾,近年內難得喜歡的Scone。一杯好茶一個好的點心加淡雅的果醬,就能成就一個美好的上午。
或許近期看了【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對這種以美好生活為宗旨為目標的選物店的經營,更有感觸。成本、庫存、即時到期食品的壓力....真的是不容易啊!

May 11 (Tue)
一夕之間風雲變色。人,其實很渺小,真的不用太放大自己。
媒體有些言論下的很重,比方說台灣人就是疏於防範怠惰啦....都不是這樣的。歷經了五百多天,真的也是累了。誰的神經能夠真的這麼日日緊繃呢?!
亡羊補牢,不知道為時晚不晚;事已至此,能做的就是將傷害降到最低

May 12 (Wed)
雖然升級二級,倒也沒有猶豫要不要去PT這件事。反而因有最壞的:明天升三級的心理準備,覺得趁還可以去,就快點去一去,不然,有可能未來一個月都沒法做強度訓練。

正經人那不愧是正經人,應變的也很快,全部的人入場運動使用時都要戴口罩。雖說他有說要運動很喘時可以拿下來,但我不想,覺得可以先嘗試看看不用預設立場自己不行。

果然,還算順利。喘,是一定會,倒也不會因為真的多一層口罩就有啥不OK,說真的,還因為戴了口罩怕吸不到氣,反而更專注在呼吸上,節奏比平常還要順。

上完,才想到今天是跟他PT的第一百堂啊。嗯。第一個一百堂時,自以為多了不起的好像做了甚麼天大的成就;現今第二個一百堂,平靜如波猶如日常。頓時覺得,訓練的本質原本就是如此的樸質無華。做,就好了,實在無需多言

May 13 (Thur)
自動啟動WFH的一天,沒事。
但,頗煩,精神上得隨時改專注在LINE上頭看有沒啥臨時動議。

May 14 (Fri)
預約了很想去的餐廳,同PT的想法,沒有打退堂鼓。倒不是存僥倖心態,而是,不想因為疫情而改變成不相信別人處處提防的人。反而應該傾向相信自己的磁場選擇,比你更在意普羅大眾的身體健康安危的業主,是一定存在的。
又沒有讓我失望。
本來就是走不宣傳小眾路線的50/50,餐廳座位數本來就不多。入內,量體溫、酒精消毒、實名機制一樣都不少。座位與座位之間的距離也很開,加之我就一個人進行獨活,風險疑慮降至最低。
開放式的廚房、侍者,全程戴著口罩。不想被少數不守規矩的人影響,我還是秉持著要相信:跟你一樣在乎身體健康與大眾安全的,大有其在。

May 15 (Sat)
防疫升三級 Day 1

紀錄一下。很快的,雙北直接宣布進入三級警戒。連便利店都火速做好實名機制了。台灣人的大型企業反應迅速,積極配合,還蠻讓人感動的。甚至有些名店或者小吃店,也主動配合在這兩周內,關閉營運。雖說之前有少數不守規矩存僥倖心態的,不過,大家一旦團結起來的力量,還是很大的。真心覺得了不起。

傍晚,嘗試著全程戴著口罩跑步。悶熱濕熱是有,是不方便,但不是不行。就,共體時艱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