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30, 2021

疫情底下,關於窩居,我想說的是

起來可能很多人不信。但,對於宅在家裡可以不出門就不出門,這點,我可以算是箇中高手,是以一升三級,撇除必要性的得進公司之外,我是一點問題都沒有;而即便,這樣的狀況要是持續 (當然是疫情能降溫不要拖太久),我也非常肯定,我完全沒有問題。

為什麼?!

每個人面對事情的態度與做法,都來自於自身過往經驗累積而成。這樣的生活,20幾歲時,我就經歷過了。當時,在山上實習,基本上,最後一班能下山的纜車,是下午四點多左右,要是沒有趕上,抱歉,那這一天就過了,夜晚來臨就是甚麼都沒有,外加漆黑一片。

簡單來說,要把它想成那部卡通:海蒂 (小天使或阿爾卑斯山的少女whatever) 就是除了一間屋子,四周圍都是山,甚麼都沒有的那個樣子,也可以。

千萬不要跟我說:喔~風景多美多悠閒怎樣怎樣。如果你/妳現在只是半限制地被關在屋子裡,有電視可以看、有音樂可以聽、有書可以閱讀,有一大堆有的沒有的,還有小孩或者長輩可以聊天、搗亂、陪玩或者咆嘯吵架,久了都嫌無聊的,那當時的我,是甚。麼。都。沒。有 (抱歉,那個年代的手機連 Nokia 3310都還沒出呢?! 哼),我住的地方,沒有電視沒有任何娛樂產品;至於書,我也不想買,因為在歐洲,我不想娛樂閱讀之餘還要邊查日耳曼字典,想到都累;唯一僅存的我的筆電,也因為壞掉去,形同廢物;問我說,為何不拿去修?! 成本貴啊!還有,鄉下山上哪來的3C維修店?!加上交通極為不便利,光奔波去大城市,就還要轉好幾趟車,浪費我無數的時間。所以我也不想。

那我怎麼活過來的?! 說真的,當時的工作也算是個體力活,工作完就只想要躺平睡覺,一天就這麼過了也沒不覺有啥問題,提早放工或者假日時,則買了幾組模型,想到的時候就是在那裏點點拚拚黏黏,時間,意料之外的容易被消磨。至於吃飯這件事,我完全想不起來,除了工作日中午或晚班至員工餐廳吃飯外,假日時我到底是怎麼蹭飯的??? (對!我也沒有廚房,沒有冰箱不可能囤貨) 採買東西,不用說,就是一週一次,而且只能選定周六 (歐洲週日所有店家都不營業),因為我就是住在山上,唯一有的一間超市得坐20分鐘的纜車下去再走一段路,來回費時得快一小時,沒必要,不會自找麻煩。

人的適應力,要比你想的更強大。當妳/你日復一日,規律的這麼過著,三個月甚至於半年,也就這麼習慣了,而且,也沒有覺得有甚麼不好或不方便的。SEE,沒有甚麼是沒有就一定會活不去的。用詞嚴厲一點的話,撇除一些高齡長輩,我只能說,現在嚷著不出門就會怎樣怎樣的人,真的平常的生活過得太順遂,所有的東西都捶手可得,才會沒有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當人的慾望降至最低,只有維持基本的生存需求的時候,真的沒有甚麼事情是不可以的,也沒有甚麼沒辦法我不會;遇到了,就是甚麼都有辦法解決,甚麼都可以自己就會適應了。人對於不了解,沒有嘗試過或經歷過的事與物,永遠都會存疑與害怕,這,我完全理解。很多很多的,都來自於自己心理的想像。心裡覺得沒有它了所以我不行,心裡覺得這很難,我做不到。所有的框架都是自己先設想出來的。然,硬著頭皮去『做』一次,做了,才會知道,甚麼東西都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 (完美或不完美這個另當別論)

但,這前提,都得是你/妳願意開始去做。

沒有人天生就會很多東西。一如,疫情剛爆發,我看著朋友的先生竟然還可以頂樓跑步;當下我沒有覺得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執著於日日跑,反而是佩服,他用他的方式,在疫情底下,想出了一個可以維持他想要做的事情又可以顧及疫情社交距離,安全上的執行問題。也有很多人就這麼自己在家裡陽台運動。或許有些人會說:運動又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我原本也是這麼覺得,但,升三級的兩周後,看到醫療體系的不堪負荷,加上看到國外在去年,即使都封城了,還是有列出可以讓民眾出來運動的時間(2小時以內,這比例高的我吃驚)。想了一下,覺得,固定花時間運動這件事情,確實有其需要。窩居在家,能做的事情不多,除了一直坐在椅子上看電視、吃東西外,活動力整個相對降低,可此時,病毒就在我們四周,如果不刻意進行運動,身體的免疫力以及關節活動度,都會變差,長期下來,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老年人,肌肉萎縮的又特別快,此時動輒得咎,是個連小病都不能生的時候,適度的活動,相當必要。是以,升級過後的兩周,我還特別要求自己的父母,即便少出門,但在家看電視之餘,每一兩個小時後都得起來走動個五分鐘,做做甩手功或者簡單的活動操,都很重要。

過往的經驗來看,現在還有電腦手機對我來說真的已經是很富有的事情了。運動,不強求,視頻家裡跟著看跟著做就好,甚至我也試驗了一波頂樓跑,小規小,但同上述,做了之後就會發現沒有甚麼不可能,定下心沉住氣,原本難以想像的事,都可以被解決;至於經濟面,我短暫的想了一下,吃食什麼的,以現有的狀況來看,網購、外送一堆,根本就富翁級的完全不需要擔心,婆婆媽媽真的也不用太糾結一定要上傳統市場買生鮮食品。現在是有得挑所以才萬般都挑剔。偶爾訓練一下讓自己接受冷凍蔬菜或者罐頭,並沒有那麼的罪不可赦。另外,雖說有些人說老人家不會使用3C產品或者家裡沒有電腦手機的人無法網購,這些也都是可以被解決的。不會,就教,甚至鄰里間這時可以展現一些友愛的精神幫買一下。畢竟,產生問題的從來就不是這些地方不好,而是不要聚集,人流分配好掌控好,才能有效防疫。我們也不好自己害得菜販攤商也生病,到時候連菜都沒有出來賣,這樣到底是要怎麼買?!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甚至有些攤商自己都組成了自救會,跟經常來買菜的人加line加訊息,自己掌控人流度。也許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在安全的機制下大家互相求溫飽。旁人都願意改變經營模式,為什麼我們還要固守一些自己的己見?! 再者,台灣真的是便利到一個不行,便利店處處都是,現在甚麼東西也都有,我當然也能理解東西會賣得比較貴。這裡並不是唱高調不知民間疾苦的揮霍金錢論,只是,疾病當頭,與命相比,少量購買,只選一周內需要的,每樣東西也不過多貴個幾十塊;但,要是為了節省那幾十塊,染病,之後還要去醫院,花更多的錢去治療,心理壓力更大。兩兩相較,到底是哪個經濟?!

這個社會本來就充滿著不公平,這場防疫戰,在這些政客吵完疫苗前,還有得打,與其抱怨連連,不如先做思維、行動上的改變,先求自己與家人安然自保。危機的時候更突顯了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沒有跟上,只想流連於過去的安逸,面對生活的巨變而不改變,這些都是行不通的。

最後,當然希望我們都能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在此前提下,只能大家一起多配合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完全徹底避免兩人近距離交談,甚至於戴口罩時就都不要交談是最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