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7, 2014

迷路的大人們

照片連自:官網

推薦指數:4.5隻金剛杖

因為看了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才知道這部日劇。閱讀書籍的時候我很詫異依照我看愛看日劇的年份,怎會不知有這齣,而且主角還是江口洋介。翻找了一下後才發現,是2006年的片,雖說年代好像有點久遠卻也不是那麼的遠,至少它比白色巨塔還要晚三年啊(←孤狗時整個驚覺:天啊~連白色巨塔都是十年前的片了);後再仔細搜索,原來這部是NHK拍攝的,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沒有看了。因為過往對於NHK的連續劇,不管是大河劇或者晨間劇我很少感興趣(從《篤姬》後才比較會注意)。

找出來觀看沒幾分鐘之後,突然覺得,還好,是現在才看到,如果當時就看到,能不能繼續看完,真是未知;評價也肯定會有所不同。

《迷路的大人們》集數不多,只有四集;可是背景結構是以:四國遍路為主軸。身為日本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甚麼是遍路,可對於台灣人來說,若沒有接觸,可能很難理解。所謂的遍路,很像我們的徒步進香。日本平安時代,空海法師以四國地區修行的足跡,從德島到香川,繞上一圈,88所寺廟,一千兩百公里,謂之遍路。後,許多人追隨著足跡一起巡禮,初初巡禮者多是跟佛法結緣之人或者老年人居多,可隨之到了現代,一些想要挑戰自己體力的年青健行者也增加,逐漸演變成為不一定和宗教信仰有關,而是探索自我、追求心靈成長的一條旅程。

這兩三年來因為接觸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對於這樣以宗教為因,行自己體悟之果的過程,很有一些收穫與感觸,是以朋友提到日本也有類似的遍路之旅,馬上就網上搜尋相關資訊,這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因而此時再看這2006年的片子,反而更容易進入狀況,感覺也更多。

1200公里路程的遙遠,自不在話下,更何況四國本來就以天然海洋、山巒等自然風景聞名,這88所靈場,當然不會都只是在平順的道路上,多的是要經過起伏有致的山坡、階梯才能到達;看雜誌書籍是一回事,可實際觀看影片又是一回事,《迷路的大人們》這短短四集整個呈現了這遍道上的風景,難怪四國有著最後的清流的美名,很令人嚮往。徒步的過程,跟過白沙屯媽祖走過一遭多少有些體會;台灣不大,跟著白沙屯媽祖走上一圈大概也只有三百多公里;可說真的,我都沒超過五十公里,一天就覺得很疲憊了,實在很難想像比我們多上四倍的路、多上四倍的時間(最快也要40天),一千兩百公里的徒步會是什麼樣子。

電視當然沒有這麼講究呈現於這些角色們行走時,肉體上的痛苦,畢竟,要怎麼行走遍路,是快是慢是步行是坐車,一次完成或者分次分年完成,都沒有局限,一切由巡禮者自行決定;饒是如此,偶爾看到片中角色,明明就走了好幾天了還能健步如飛或者輕鬆彈跳,不覺莞爾。不過,行走的疲累,真的不是這齣戲的重點,它,還是著重於「心」上頭。一行九人,巡禮四國遍路,每個人其實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理由,也各自有各自的煩惱,其中,更有著對未來的茫然與不解;然,透過徒步的過程,一夥人互相扶持,行進交談,進而也知道了每個人對生活、對家庭、對婚姻、對工作...等等的煩惱。遍路,每一步,都是修行。著看著有時不禁覺得,既是宗教巡禮之路,不都說要靜心,怎麼這幾個人卻這麼的心浮氣躁;可人生本來就是由貪痴嗔怨所組,正因為有煩惱才會藉著徒步,一步一腳印的與自己對話,找到方向。這,也是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

這幾年來日劇收視走向低迷,曾經和朋友聊過,普遍的心得覺得因為日劇都太理想太正向了,可實際的人生,哪是這樣,大道理講久了,不免讓人疲乏。對此,我反倒有著不同的想法。正是因為現今大環境不佳,氣氛低迷,悲觀的事情太多,樂觀積極進取精神不在才更應該多看看這些懷抱夢想、懷抱希望,正向的影片。也許乍看之下不切實際又怎樣,路,沒有走到終點都不知道會怎麼樣的不是嗎?就像片中那對教師夫婦一樣,他們帶著悲慘負面的心情在遍路上走著,可就像主角江口洋介說的:「只要活著就能看到改變」。只要有心,也一定能夠解決,我是如此認為。有點禪意的電視劇,很訝異《遍路》的作者在二十幾歲這麼年輕的時候看就誘發感觸進而實踐,現在的年輕人見的、想的,真的比我們過往要來得多很多。

觀看八年前的片子還有件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驚覺老派演員的厲害,尤其是主角江口洋介,在演過經歷風霜帶點滄桑卻有著神乎其技的醫療技術的進藤一生後(救命病棟24小時系列/1999),多年後又出演這種即使迷惘,也精神奕奕如同當初他在《一個屋簷下/1993》所飾演柏木家的大哥那般的爽朗角色。一路看下來覺得他真是一個歷經二十載,每部作品都帶給人極鮮明印象的演員(難怪《關於我的命運》這種從1993跨越至2008的這種故事,他也可以駕輕就熟的詮釋);此外還可以看到已故老派演員:原田芳雄的身影。真覺得日劇就是這樣,不管歷經了多久再看,都是這麼的有內涵且意境深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