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過程,稍嫌無聊,陡度雖有,但路徑皆是鋪得漂漂亮亮的人工步道,加上高度不高,很一般的市民親山健走路線,我戲謔道象山或者南港山好像都還難一點。不過,不得不說,雖然跟50公里或者100公里的人相較起來是幼幼組,但,一如參加百K的高手所說的:即便事前都已經看了高度圖,等到置身其中,才知道有時候這高度圖真的只是參考,實際,並不是那個樣子。
也不能否認,這次,我又輕忽了。自從今年沒有甚麼跑步的明確目標,心態上整個鬆散下來,加上這個距離真的太短,以至於完全沒有想到要自帶水壺跑這件事。上個月才跑過ELLE RUN,碧潭這邊會怎麼出去,產業道路分配的情形,大概也略知一二;我心裡想的是,應該在產業道路上會有個水站吧?!焉知,完全沒有。簡章上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100、50跟14.8公里組,5.6公里的資訊,少得可憐;上面完全沒有寫道5.6公里是沒有補給的,只有在現場大會廣播說明。坦白說,對此作法,我很不欣賞;即使路線短,公里數不長,主辦單位覺得沒有補給站設立的需求沒關係,但,需求這種事情因人而異,有高度有陡度的5公里跟完全平路的5公里,還是不一樣,上上下下流失掉的水分還是會比平地快速,要是天氣熱,更不用說。也因此,你/妳不提供補給,沒有關係,可是,可以事前告知,讓參加的人自行準備。
友人在聽到大會廣播說沒有補給的時候,還覺得沒有關係,反正我們平常跑個6-7公里也都是結束後才小喝一口水。然,有參加過山徑賽事的我想想,還是覺得不妥,覺得不管怎麼樣,兩個人還是要帶個一瓶水,以免需要的時候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很多的意外,都來自於「應該不會怎樣」的這種輕忽。是以,就算路線再短,再無聊,我依然覺得主辦單位在報名網站上也該標出,這個,是工作,也才是負責的態度。相較於另一間專辦越野賽事的活動公司,他們覺得動線上補給不易都會另外備註:建議攜帶可放補給品、水袋的小背包。
參加完,覺得沒有多大的樂趣,這或許是因為上個月月底,雖然多半是用走的,沒有用跑的,但一趟大同山手腳併用攀爬,腳踏泥土的比例佔70%左右,這樣的山徑,還比較有點越野的樣子。以這樣大型,100公里的難度又真的很難的國際賽事來看,我真真覺得也不用開放甚麼體驗組,就好好的把資源、專注力放在支援14.8與50公里組別上就好了;不然,真的挺沒意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