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1, 2021

Night Doctor VS Tokyo Mer

 

推薦指數:三把手術刀

很少才看完一集就寫寫心得。

近年來日劇收視低迷,很難想像同季會有兩部類似的醫療作品。TOKYO MER 與Night Doctor。前者,播出的時間較晚,這周才上,後者,大概已經上了三集。若同樣都以第一集來看,我個人的感覺就是,大格局大製作與小品溫馨的不同。

雖說都以急診救治為主,但Tokyo Mer的第一集,沒出五分鐘就開始眼花撩亂的設備以及出乎神技班的現場救治畫面,猛然間讓我想到了很久以前江口洋介的【救命病棟24小時】,不管是當年的進藤醫生還是現在的喜多見醫生,幾乎就是神化,儘管現場設備多差,多混亂多危險,都可以當場做開心開腦手術,而且還可以馬上把人救回來。這樣熱血翻騰,刺激腎上腺素的畫面,當然,非常吸睛;是以Tokyo Mer的首集就開出了亮眼的收視率。

要是過往,我大概也會大讚覺得TOKYO MER要勝過於Night Doctor,畢竟,論演員的吸睛度跟畫面質感,前者勝過很多。不過,看久了之後就會開始覺得,Tokyo Mer理想化的有點不夠實際,現實生活裡,不管是這樣的設備或者這樣的醫生,甚至事故現場裡不死一員的中心思想,真的微乎其微。

反而,Night Doctor的夜間醫生,比較貼近真實的人生與人性,也點出比較多社會層面上的問題。雖然場景沒有那麼豪華,氣氛也沒有Tokyo Mer來的那麼翻覆緊湊,步調緩慢中只夾雜了一點點緊張的氣氛,除了救治患者的故事,更也點出了五位醫生內心裡的轉折,心靈層面的深度,多一些。

比較有趣的是,兩部劇裡都有一個新手醫生對於自己被分配到這樣的組織,都有不認同感的設定。甚者,還都一樣是只會念教科書,但實際經驗全無,卻又愛大放厥詞的角色。我自己在看的時候心情也都一樣,不管哪一部,都會覺得,對於這種分秒必爭的單位裡,不認同與不會做事的廢柴,就乾脆不用勉強。詭異的是,組織管理者的耐心都很好,都選擇即便把人放在旁邊當花瓶,也沒有關係。未來的走向也可想而知,反正就是最後新手醫生的體悟與轉變,從中再搞出認同這些革新組織的橋段。

至於為什麼會才看一集就想寫呢?
覺得日劇的編寫,果然比較細緻與發人深省。世間的善與惡,到底由誰定義,人命的價值是由誰決定?是不是如表相所看到的那樣?兩劇都各自演繹了一些衝擊。Night Doctor的,來自於懦弱的內科醫生:深澤的故事來發啟。無法面對在急診室救了半天也救不回來的病人而選擇逃避,甚至還拒收病人,偏偏,最後發現,當時自己推拒的病人正是自己的妹妹。差點斷送了自己妹妹的一命。
而Tokyo Mer的橋段,也來自於菜鳥醫生的質疑就是,引發事故的駕駛,是不是該最後才救治?優先被救治的人應該是那些無辜的民眾。說真的,這樣的問題,拋出來做個大哉問實在很好。但這樣的劇情還需要被編寫進去讓人反省,我實在也高估了很多人的智慧。年輕一點的時候或許我也會對此問題產生疑問。殺人犯還要救他嗎?但,一碼歸一碼。醫生的本質工作,就是拯救生命,依照的媒介,最簡單的就是傷檢卡,而不是看他的身分或者曾經做過什麼事情而決定的。這點,身為一個醫生,我認為中心思想以及一把尺他們必須要有,否則,就很容易淪為特權社會。至於患者是不是犯罪,那個是法律後續的問題,有,當然他也需要相對的付出代價,而不是一個醫者在現場決定他的命運。

Tokyo Mer運用的手法還是老套了點。也就是後續用別造的說法來洗白這位駕駛根本是無辜的,他是為了閃避小孩所以才會造成事故。這樣的編寫,我還是覺得,多了。因為不管是黑貓白貓好貓壞貓,醫生的工作就只有一個,就是拯救人命。其他,真的都不用再多說,會提出此疑問的才是腦子有問題的,醫學倫理學才應該是好好重新再去研讀過一遍的才對。

是以或許Tokyo 不死一個人的這種宏志有點過於理想化的矯情,但我認為,醫生對於救治人命還是需要一點熱情與堅持;像,Night Doctor 波瑠所飾演的朝倉,在第一集就面對急診患者死去,仍然堅持著信念,說出即使一百個人,死了99個,只要能救下一個,她也會責無旁貸的繼續做著這份工作;而Tokyo Mer的喜多見也是一樣懷抱著不想放棄的心情做著這份志業。處於這兩個相同的價值觀,也許演繹的方式不同,然,兩部戲都有讓人繼續觀賞的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