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到Zero版是在澳洲菲利浦島上的某間超商,當時在冰櫃裡看到全黑、除了打上簡單Logo配上Zero其餘沒有多餘字眼的細長鐵罐,覺得好是驚訝,印象裡這種細長罐子包裝多半是日本咖啡或其他飲料才會應用的,我或許有些刻板印象,總覺得澳洲跟這種小size包裝連不太起來。不過,不得不說包裝跟行銷有絕對的關係,因為纖瘦加上全黑,感覺特別的酷,特別的有時尚感,遂而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想把罐子帶回來做紀念(←最後,當然是沒有,拍照收藏等同)
可口可樂Zero,喝起來和一般的可口可樂沒有什麼兩樣,但Zero版的強調不加糖、不含熱量。是不是真的不含熱量,又或者只是心裡投射的自我安慰,我沒特別的研究,反正這一小罐澳洲Zero可樂版喝起來確實和紅色可樂版差不多,硬要挑剔的話,碳酸成分似乎少了點,也就是氣泡少了點,乍喝起來,清涼感不足了那麼一些些。
或許是因為這樣,在台灣上市了黑色zero可樂後並沒有馬上激起我的購買慾。實際在超商看到鋁罐包裝後,購買慾又下降了些,同樣是黑色的設計,但台灣版有種要黑不黑的感覺,「可口可樂 Zero」字眼真是大的不行,再加上旁邊又打了一堆slogan,反而變得花花的,精瘦精簡力頓時少了許多。
這股黑色炫風,很快的在各地蔓延開來。我最終還是喝了黑版Zero可樂,在Costco,因為他們拿掉Light版,我沒得選擇。妙的是當天按鈕一按下去,流洩下來的飲料不是可樂慣有深咖啡色,而是像雪碧那種透明飲料,我驚愕的喝了一口,以為是他們裝錯了,把雪碧裝到Zero可樂裡;然,口裡沒有糖分像蘇打碳酸飲料又有點不像的感覺讓我知道它不是雪碧,要說是可樂又有點怪怪的,可沒有糖分又符合Zero概念,難道台灣版的Zero可樂是透明色的??我真的滿心是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