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12, 2012

雜談桐華之「步步驚心」與「雲中歌」

More about 步步驚心 3More about 雲中歌 卷一 緣定綠羅裙小說和戲劇如果同時有的話,通常,我都會先選小說,再看戲;步步驚心則是相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想過要涉獵大陸的言情小說。但,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即使台灣的書店或者租書店把這兩部放在言情小說類,我個人是不會把它放在言情,因,只講言情,格局太小;就像金庸的小說,楊過跟小龍女愛得要死要活,你也不會講『神鵰俠侶』是言情小說一樣。

這兩部小說,都以歷史為骨幹,藉由歷史的背景再衍生出枝葉。先前寫步步驚心電視劇時,有人留言覺得自己對歷史劇的要求比較嚴苛,所以覺得....;坦白說,桐華的小說,你要定義它是言情,格局則太小,要定義是歷史小說,則就又會變成挑東挑西覺得與史實不合的嚴苛。我自己很喜歡她在【雲中歌】開宗明義地引用大仲馬的話:歷史是甚麼?歷史不過是用來掛小說的ㄧ顆釘子

是的,故事就只是故事,他們,只不過恰恰好建構於歷史的背景之下。可卻也因為建構在歷史背景下,所以讓我不由得去探尋後面的歷史背景跟著再看了一堆有的沒的。在大陸,寫清穿故事的,很多,喜歡用康熙這九子奪嫡的背景的,更是不勝枚舉;不過,桐華的這部【步步驚心】卻是很有質感。從現代穿越到古代,這種莫名奇妙的事情,就不多談了,反正,在書裡只是個引子,女主角也許因現代人的身分而知道歷史的走向,卻也沒干預到甚麼,頂多是自己搞得惶惶不安,憂煩思慮,活得不痛快而已。我喜歡的部份,不在於情情愛愛,而是在於作者講述故事的鋪陳,遣詞用字,看著看著總會覺得:真是風雅!文學造詣真高,怎麼能選用出這樣的辭藻,甚者還很會引用古書來喻物,做點心,什麼「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多美啊!!其他的引經據典,更是精準,拿十三爺與女主角分別時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語道破這兩個人相知相交的種種。就這一句,什麼都不用再說。次者則是人物心理層次的刻畫,在皇室權力慾望爭奪背景下,諸皇子的心機計較、宮廷景象,塞外風光,編撰描繪得極好,重點是,眾角周旋間不誇張,不走岔,旖旎中仍謹守歷史走向,講求合理性;清穿我後來也看了一些,雖說知道是杜撰的故事不用太認真,但,當看到雍正搞詐死的這種情節,還是讓我覺得很抽筋;不是不行,但,為了唱喜不唱憂,硬要加這種橋段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換個角色,拿順治來搬演不行嗎?至少人家野史上還講得過去。

讀了原著小說,會發現,電視雖演得不差,但有些看起來也許不痛不癢被割捨的橋段,讀來,卻更有風情,例如四爺送給女主角若曦的生日禮物,電視裡,就三個小瓶子,刷的一下啥都沒講的,就帶過了;可書裡卻描寫出那些是來自西北新疆,給女子添色,如讓頭髮平順、描眉毛、指甲油的有趣小玩意。文字底下除了流露出電視劇所搬演不出寡言男主角對女主角濃厚的「用心」(情啊!愛啊!真的不是靠嘴巴說說就算了),更是讓人增廣見聞了許多。光是看作者形容這些小物,整個驚奇連連,訝異原來古時候就有眉液、指甲油這種東西,而且在維吾爾族,一個叫作「海乃古麗」,一個叫「「奧斯曼」。諸如此類的,還真不少。此外就是作者起承轉合寫得實在圓滿,電視劇不是拍得不好,只是小說裡將眾人的心態描述地更佳,一個簪子,一隻羽箭,與最後的書信相呼應,從頭到尾連貫起來,會不由得的佩服,這種種安排與設定,讓整本書,餘味盡顯,蕩氣迴腸,甚難忘之。

電視,是去年搬演的,但,小說,卻是06年的,歷經幾番寒暑,作者另作【雲中歌】一樣讓我看得嘖嘖驚奇。骨幹上,一樣是以皇室為背景,不過,從清朝換成漢朝,如果說看【步步驚心】長了很多清聖祖末的歷史知識,這部,則是長了很多西漢昭宣之治的見識,當年歷史課本上就短短兩行字,現在可是很懂得始末由來啊!(誰誰誰攏絡長公主鞏固自己的勢力,還有誰誰的皇后的名子都搞得一清二楚了)這就是我欣賞作者的地方,歷史就是歷史,骨幹不會因此而變得太離譜,至於骨幹上的枝葉要長得如何豐密、圓潤,那又是另一回事。小說這種東西,特別是在大陸這種人才濟濟的地方,型式上,很多,會看來很像。【雲中歌】也不例外,除了老是芳心先許上了一個人,可這人愛權勝於人進而黯然分手,再愛上皇帝的這種梗和自己的【步步驚心】有點像之外,中間某些橋段還讓我想到金庸小說,看到與羌人比武行三戰兩勝制時,整個讓我冒出這根本就是漢朝版的【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而女主角,更一直讓我想到射鵰的黃蓉,天真爛漫,聰慧可愛,有鵰為伴,很會做菜但學武不精,以詩搭菜、猜謎的橋段和黃蓉誘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的做菜橋段有得拼;不過,看著看著卻又覺得,也許骨幹上有某些相似,經典度或許不若金庸,可,能玩出自己的新意,巧妙變化不同,很有自己的文學底,還是值得讓人撫掌稱好。

有趣的是,【雲中歌】裡的人物,風采翩翩、慧詰、寫意度或許比先前的作品要來得更細緻、飄逸,不過,某些語氣卻流露出比以清代為背景的【步步驚心】要來得更現代點,有時會因此突然愣住,但總是又被後面那些詩啊詞啊曲啊舞的,或者朝臣頭角崢嶸,勾心鬥角,峰迴路轉的情節給弄得直接省略這些小枝小節,除了覺得瑕不掩瑜之外,更會覺得桐華把歷史這顆釘子掌握得太好,正當覺得好像要走岔的時候卻偏偏又劇情急轉直下的變為得合情合理,除了符合最後史書的記載之外,更將那些原本詭譎,硬梆梆的情節添上比史實更光彩奪目,聰穎至極的帝王心術;讓人彷彿覺得當時的史實就是這樣發展的。這樣的小說,怎麼能不說,有點意思?!

又,因為看這些大陸小說,使得我讀簡體字的功力整個大躍進。想兩三年前看【明朝的那些事兒】,單單就為了朱元璋到底是貧民、窮民、冘民..還是什麼民就卡住半天(←結果是「農」民)。現在,則是窸窸窣窣一直翻頁,不可不謂為是另一種收穫啊!

延伸閱讀:
享樂生活家:步步驚心(←寫得真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