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報只有全馬的艋舺馬拉松,其實只是為了規避一件事(雖說是我想太多,果然每次都是前面熱情有餘,後面放你去死)。報完了之後有天在河濱練跑的時候跟一位先生聊天還聊到:雖然報了這場,但因為中間實在停太久都沒啥跑,實在沒多大的信心,如果當天可以練跑到30,這樣我也很開心了。七月中,是這樣講的。八月中開始認真點練習,自己練也比較沒有偷懶的可以練到18-20,瞬間信心大增,覺得這樣下去,那十月這場也許可以跑得完。
但,人生就像
廖玉蕙老師,10/15所寫的那篇【變數實在太多】的文章。正當磨刀霍霍,八月底就發生了走路都可以拐到腳事件,而且拐到的地方還跟七月底是一模一樣的地方,形同二次拐,腳踝腫得比第一次更嚴重。好啦!當你/妳真心覺得:反正休息一周而且九月沒啥重要賽事,只有一個短的,嗯~沒關係沒關係時;腳踝壞掉的地方也如所想,經過休養好不容易好了,九月中確實也可以小跑一下;到了中秋節,就整個變成連普通走路都有很大的問題,而且,還不是原本受傷的右腳踝,換成
左腳脛前骨。這下,真的是
兵敗如山倒。用不著看醫生講說要停跑,我自己都知道,因為我連過馬路只剩30秒小跑步都跑不了。先不說我10月、11月的,我自己知道這些都不是我的重點,重點是在12月。發生這種事情搞得我很焦慮。而且因為中醫針灸後疼痛都還是沒有紓緩,迫使我朝向西醫,骨科、復健科雙掛。結論從肌腱炎到骨膜炎到疲勞性骨折都有;消炎藥、肌肉鬆弛劑吃了,有效但不吃一樣痛;這下,就是去照X光跟掃超音波。人真的很妙,當有科學儀器佐證,本來完全沒勁變得另外有了出口,覺得:啊~雖然確定是骨膜發炎,但至少骨頭沒裂縫,不用穿甚麼固定器,休息自然就會好,那就好了(←我也太容易自我安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