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瓶子,如你所願。隨便寫一下。
推薦指數:很難定義。
如果是浪漫主義者,實在不推薦,因為本片和浪漫一點都扯不上關係,相反的,這是一部充滿對話的電影,而且還是只有兩個人的對話(上篇還有算命師、寫詩的詩人,下篇,蝦米都沒有),然後告訴妳/你,嘿嘿~歡迎來到真實人生。So Sad。因為從頭至尾就是一逕的說話,平實的很,導致我在出電影院時聽到有人咒罵:『馬的,難怪我朋友說最好是不要看』;甚至還有位小姐很生氣的走出去,因為覺得這是什麼結局。(可是我就是覺得講話講得讚;結局,也不錯,No ending is good ending,因為有各種可能,你/妳有腦袋,請你/妳自己去想)
個人評鑑指數:五味雜陳。下4座聖母院好了。扣掉0.7座乃因:太Rush了,沒有Before Sunrise來的細膩及饒富趣味。扣掉0.3乃因:我知道婚姻、愛情在現實生活裡是怎麼回事,但,總還有點寄望,嘿~~編導(伊森霍克+茱麗蝶兒+理察林雷特),你們也太過份了,把我的一點寄望也摧殘的太徹底了吧!So Sad。
心得:
1.雖然有人說沒看過Before Sunrise直接看Before sunset,不影響;但,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有看過上篇的,體悟會比較多,因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九年的歷練會帶給人生什麼樣的變化,並且因此開始省思自己的;然後覺得長大真討厭,原有的天真爛漫會被現實生活所摧殘,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妥協、無奈、壓抑與世故。So Sad。
2.正因為如此,所以可以明顯感覺到片中二十幾歲與三十幾歲男女主角心境上的不同。二十幾歲,直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三十幾歲,學得了世故、小心,因此,即使有情,也要稍稍偽裝,拖了很久才開始進入核心。
3.中文片名翻譯的不好,看原名會擊節讚賞。或許是我自己想太多,總覺得觀看影片後再想到片名,很有味道。Before Sunrise不僅僅是因為兩人在日出之前就要分離所以取這名,更是因為日出帶給人希望、光明,就像看完【愛在黎明破曉時】的人十個有八個會傾向於相信,六個月之後他們會再見面(另外兩個就算不相信也會覺得這樣的愛情真的是很棒,有點浪漫卻又不像童話那般的夢幻、不切實際)然後高高興興的出戲院迎接往後的每一天,期待愛情;至於Before Sunset,同理可證,設定的時間是在日落之後兩人即要分離,然,人長大了,有情人彼此雖然都還有情,然,週遭旁枝末節的現實告訴你/妳哪來的浪漫?成年人的婚姻、愛情(結婚的不開心,沒結婚的覺得身邊這個也不是真命天子)竟然有這麼多事讓人覺得傷懷。Jesse與Celine從來沒有忘記過彼此的那一夜又怎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日落,就是黑暗的來臨,看完Before Sunset,我也覺得很黑暗,彼此都還記得那美好的交會並且刻骨銘心又如何?錯過的就是錯過了,徒增遺憾,So sad。本來我是打算昨天看晚場的,今天看完突然有點慶幸沒昨晚去看,否則,我晚上肯定會睡不好;有沒有那麼誇張?有,就是有,我出電影院的時候恍神到了極點,甚至連之前一直唸的那個毛毛拖鞋都差點忘記拿走。So Sad。(我到現在到底用了幾個So sad了???)Anyway,是誰策劃要把片名冠上巴黎的???沒錯,本片雖然是在巴黎拍的,但,看不到姐姐版維也納那般優雅、浪漫的取景,巴黎在本片,平實的不得了,能把背景拍得這樣平實自然不讓人因此模糊劇情對白,我覺得真的是很讚。
4.Before sunrise時,對白就很自然,完全不矯揉做作,九年過去Before sunset更直接,女主角絕對不會跟妳/你搞唯美、小仙女樣,茱麗蝶兒很不錯,她編寫的對白直中我心,尤其是那個『倒數第二個女朋友』及『感覺起來好像很超然,順其自然,其實是因為愛情總是來來去去沒有好結果,所以不想再抱著任何浪漫幻想』的言論就被弄得我點頭不已,順道跟著她超級感傷。至於伊森霍克幫Jesse編寫的對白,我不知道是否有依他自己的婚姻經驗編寫下去,不過,倒讓我對他與烏瑪舒曼之間,不勝唏噓。
5.同樣都是一天不到的時間,Before Sunset的時間顯然比Before Sunrise十幾個小時的時間更短,我懷疑片中設定的時間根本不到兩小時。短短時間要交代九年光景及兩人彼此之間沒有忘懷過彼此,似乎匆促了點,甚是可惜。(算了,只花15天就拍完,我還能要求怎樣)
6.續集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解答了很多九年前影迷心中的疑惑,如:那一夜,在公園,Celine雖然堅持兩人最好不要做愛,但,所有看過【愛在黎明破曉時】的人一定對這點都打了很大的問號,都聊成那樣,真的沒做???還有,六個月之後他們各自到底有沒有去過維也納?雖然得到了解答,不過,Before Sunset最後仍是丟了個疑問讓大家自己去揣想,頗為玩味。
7.You complete me,這是【征服情海】裡的台詞,每個人都在找那個可以使自己complete的人,Jesse和Celine經過Before Sunrise及Before Sunset證明了這點,分離之後,誰也沒忘記過誰,他為了記得她寫了一本書,紀錄那曾有的美好時刻,她為了他,寫了首歌,紀念他在她心中的感情;可是,命運就是這樣,契合的不一定會在一起。不在一起會遺憾感傷,若在一起呢?維也納之約若是相見是否一切不同?是不是又會隨著相處而讓感情變淡,然後和現在與各自的伴侶在一起時的感覺一樣?Celine及Jesse的疑惑同樣是我的疑惑。
8.茱麗蝶兒的歌聲別有韻味,Celine為Jesse寫的華爾滋,So Sad。
9.兩者相較,我喜歡【愛在黎明破曉時】要多點,因為在處理兩人情感交流上,Before Sunrise比較細膩,光看兩人在視聽室裡聽音樂情愫發酵的橋段、在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玩打電話遊戲順道真情告白這兩段,就可以一直撥放好幾遍。
大概就是這樣,感覺,很紛擾。因為太多對話使人玩味,是個需要再看一遍的電影,已納入需購買的DVD名單中。
5 則留言:
其實,我覺得這種片子覺得好看與不好看的人落差會很大吧!好看的人覺得可以再看n次,覺得難看的人會罵導演罵到臭頭,我通常對那種罵人的人沒有什麼好感,既然自己挑錢來電影院了,就要先做好功課。
我看了妳的介紹,我想我不會第一時間去看吧!不是看二輪的,就是等DVD出來囉!如果阿尚要買,那就等妳買吧!到時再借我就好囉!
Before sunrise! 如果滿分是五個水瓶,我想我會給4.5個水瓶子吧!
Dear 水瓶子
老實說,阿尚覺淂這篇有誤導大眾的可能,因為,沒寫前因也沒寫後果。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咒罵。1.沒看過上篇所以不了解風格。2.下篇的ending是會讓人很愕然的,感覺就很像是拿個剪刀剪片一樣,不習慣好萊塢以外的電影的人,會覺得很圈圈叉叉。以上
親愛的飛小魚
我想,絕對有很多人對於像剪片式的ENDING有很多的碎碎唸。我來說說我的,我,也是有點愕然的,但隨著時間,卻覺得這樣的方式很有意思,因為,我因此發酵了很久,開始從九年前想到九年後,九年後兩個人近兩個小時的對白也讓我回想了很久。看過上篇的人,是比較佔便宜的,會自然而然的比較時間在這兩個人身上的烙下的痕跡。
當然,他們是可以交代的再清楚一點;但,為什麼要交代的那麼清楚,交代到哪裡,都是不清楚的不是嗎?於是,我現在反而覺得最後的對白很有意思,Celine:『寶貝,你要趕不上飛機了。』Jesse:『我知道』。多麼讓人玩味。真的會趕不上飛機嗎?也許下一刻Jesse就離開了。OK,沒離開,又怎樣,代表他們就會在一起嗎?飛機天天有的不是嗎?實在是很有趣。
然,不能否認,我是偏愛【愛在黎明破曉時】的,不是因為開放式的結局處理的沒那麼叫人愕然,而是中間許多橋段,這兩人即使不說話,眼神流轉的方式,很有趣!一如Celine在塞納河上想要撥Jesse的髮卻又收手的那個橋段,【愛在黎明破曉時】也有類似的橋段,但,處理的很細膩,什麼叫情竇初開,不用任何對白,一覽無疑;【愛在日落巴黎時】有情卻又不敢太放肆,九年,人會改變,學得了世故,會隱藏自己使得自己不敢太奔放,我不曉得他們是不是要抓這個味道,蠻有趣的。
(跑)
我朋友抓著我問Before sunrise要到哪裡才買的到??
(其實是因為他的MSN暱稱是這部電影, 我看了阿貝的文章才認出來的)
請問阿貝知道嗎 ^_^
薩賓娜
fd57wik0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suprem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golden goose outlet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