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一開始知道這齣戲,是因為杜正哲寫的這篇文章。當初看的時候,一則是因為是由亦舒的小說改編的,二則就是因他寫的:即使是老梗,但也拍出新意。好奇心使然,找出來看。
坦白說,這齣戲,第一集前半之後,就被我棄劇,束之高閣,隔了許久,在沒劇可看的空窗期之下,我才又找出來看。之所以會棄劇,就如同杜正哲文章所寫的,開頭這位家庭主婦羅子君的整個土財主式包裝法,讓我臉上很三條線。眾所皆知,亦舒是香港的作家,或許我有偏見,我當時覺得如果這齣戲是港劇,也就是由香港人來翻拍,處理的方式,會比較有質感一點,不會這麼的「聳」,更何況,這個題材,較之我這樣的年紀,實在不太感興趣。一個原本家庭幸福的家庭主婦,在一個小三破壞家庭之後,開始力爭上游的故事。這樣的題材,韓劇,少過嗎?要拍得更驚天動地狗血灑不停的,只怕也比不上。
可,耐著性子看下去(至少要五集以上)。慢慢的發現,好像有點不一樣了。但這中間的不一様,我被吸引的焦點,跟杜正哲完全不同。我認為,這齣戲,與其說是家庭人倫劇,還不如說是職場教科書。裡面的對白、思維的角度級邏輯,都極適用於職場上啊!因此,要是只把它當成是情情愛愛的一齣戲,那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