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些調整的變革,有了些新發現。簡單記錄一下。
AUG:
算有點嚴重的打擊。赫然發現,搞了兩年,其實,根本還是甚麼都不會。嚴格說來,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細不細節,以及會不會引導,於是之前堆來的通通有一半都是代償的使蠻力。
1. 沒有胸椎加胸椎活動度太差。
沒有胸椎其實根本甚麼都不用談。不管是槓蹲、硬舉、臥推、引體向上、划船...正統的六大動作直接宣告:你就是根本什麼都不會。
挺胸這個意象之前從頭到尾都沒有辦法具體落實化,主要的還是無法理解述說人的述說方式,範圍想得太大,其實只要縮小一點,對應成『一個點』,並指一個方向給我去想,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以及加深記憶 (先前不能說沒有但意象表達太不明顯)。於是,聳肩這個問題依然會發生,精神狀況好時身體自然反射做出,可因為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狀況不好時身體依然找不到依循的方向,相對提高聳肩的機率,斜方肌越來越厚重,脖子相對也少了纖長感;除此之外,圓肩的問題也沒有解,因為槓鈴深蹲時沒有被提醒胸椎根本沒開,但重量壓上來,為了扛起,相對造成身體前傾,胸椎又更內縮,以及使用更多的大腿前側或者髖關節來幫忙;少了上半身的支撐,導致力量分散無法連貫,無經濟效應的使蠻力上來就算了,但結果的結果是,胸椎永遠沒被喚醒出來幫忙,久而久之更不會用了。
這中間一度因為看了ATHL的youtube影片時似乎有被點到胸椎問題,把它想成點線面連成一條直線的方式起身,有改善到一點點;但多數的時候還是沒有完全做到挺胸,意識也很容易被混淆,導致焦點又一直放在屁股往後坐上,失焦,問題周而復始的重新顯現,即使重量有上去。
同樣的問題也反映在臥推上以及需要用到背闊肌的划船或者引體向上中。臥推時之前我一直無法理解所謂的背貼緊bench是甚麼意思,往往總是覺得肩胛骨浮浮的,一直越想要讓肩胛骨內旋卻往往無法收起;殊不知,人體就兩面,夾不住,有時候是對側向的問題,胸椎往內擠,肩胛骨自然無法內旋也貼不緊,而力氣在無形中又被分散掉。當然,這樣做也沒有甚麼不對,一樣可以訓練到所謂的三角以及三頭肌,然,相對來說,胸大跟胸小肌的感受度就沒有那麼的強烈。
上述兩者問題,在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胸椎活動度是這麼的差,放掉所有重量,重新先學會怎麼延展及控制胸椎,讓它與軀幹做有效性的連貫,發力時也比較不會斷掉,四肢關節角度上就可以做得比過往來得深,ex: 深蹲可以做到全蹲、臥推胸小肌拉伸感受性相對提高。
2.無法有效讓臀肌參與,左右腳施力點不平均。
每個人的關節活動角度都不一樣。加上跑量,我只能說我的髖關節一直處於緊繃的位置。也不能說我沒有放鬆,該滾的也滾過了,但,量堆疊再堆疊,怎麼推掉就會再怎麼新生出新的,如果沒有共識這點無法改變就是必須和平共處,永遠都無解。目前還算幸運的是,L算比較有耐性,願意花很多時間嘗試讓我髖關節自然鬆開到一定的程度才加上重量,確保每一下的下蹲以及上推,兩造都對才繼續下一步。這時候不由得重新感嘆,數字的體現就是絕對的進步嗎?! 這其實是一個還蠻恐怖的迷思。穩定性、控制性及感受性呢?這樣的思慮的反應,完全體現在後期。我常有一種茫然如同空包彈的感覺。就是,樣子是有的,但猶如曇花一現的沒有內在。不踏實的感覺造成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體系下有人又自作聰明的拿所謂的科學化的數字來當證據。在錯誤的方向裡做鼓勵,只會讓人瞬間瞭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雙方所看的方向已然是背道而馳。
3. 核心形同裝飾
跟上述一樣的問題就是:不重細節。細節沒有導正加上自以為是正確的,日復一日導致一樣的虛弱。甚者,連最簡單的呼吸都不會。小小的熊爬更是亂七八糟。其實,還蠻挫折的,因為當真發現,兩年多來根本就金玉其外敗絮其內。浪費金錢也就算了,浪費的時光則是一去不回頭啊!當然我也不是沒有發現我自己的核心比想像中的還要不穩定,偶爾不管胸推或者深蹲的時候對於呼吸的配合也總覺得掌握的不是很好。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能肯定的是呼吸這一件事情一直以來都是有問題的,唯一一次有被教導,也只有從Coach HU那得知,可過往刻板印象蒙蔽,對於菜鳥教練無法信任,加上覺得花那麼多的錢去學呼吸會不會太浪費錢,殊不知,這件事情無比重要。即便後來在做動作上偶爾會被提醒不要憋氣,但,怎麼有效的變成腹式呼吸這點,從來沒有有效的被運用的動作中,成為有效的發力。
If you can't control your breath, you can not control your movement-Gary Cook. 這句話道盡一切。
4. 神經傳導與控制問題
講到這點我就不禁歎氣。這一切根本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說到底就是無效溝通。當一個人只有自己的主見,完全無法按照學生的需求而進行配置,其實這齣戲就也不用再繼續唱下去。我本人需要負一半的責任,畢竟,自己一開始必須要先了解自己要的是甚麼而不是只有茫然接受;等到開始迷惑產生衝突的時候,應該要更相信自己的想法。EX:關於肌肥大這一點早就不下爭論過數次,肌肉會產生力量這確實是事實,但,有肌肉卻不會徵召它發揮該有的力量,那,就又是另一回事。就現行的狀況來看,肌肉量不見得是主要的問題。問題在於,它,一直無法做有經濟效應的事情,力量的傳導永遠都是分段,不連貫的。這一點我之前在跑步的時候就有發現到,也提出作相對力量太多有點收不回的問題,結論就是:人只會教導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跳針似的永遠都是又繞回來那些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你應該要自己想辦法去收 (我要知道怎麼做的話還需要花錢來學嗎),然後又莫名其妙地開始做他只會做的事情,就是持續增加肌肉量而非誘導怎麼控制。馬拉松的耐力長跑就是無法跟所謂的中長距離相提並論。半馬以下,用肌肉來做爆發力在成績的表現上是可以比較發揮效果。可全馬這件事情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直到現在還有人鼓吹體重與長跑無正相關,我也真是醉了。如果真的無相關,那菁英跑者乾扁的身材都是假象就是了??一公斤的棉花與一公斤的鐵不管怎樣都是一公斤。重點從來就不在於肌肉量有多少而是你怎麼把擁有的肌肉喚發出百分之百的力量作連動進而穩定的巡航,對於所謂的運動表現,這,才是聰明的做法。否則,用不上的肌肉就真的通通都是贅肉。
用說的,當然都很容易。即使走筆至此也大概知道問題,不由得說,做,還是真的很難。明明心裡大約理解是怎麼做,但往往做出來的就還是照慣性,說真的,會挫折。可要是沒有人旁邊看著並且糾錯,對於感知不敏銳的人,真的只會自我感覺良好以為都沒有問題的繼續做下去。有沒有鍛鍊到?有,可成效不高,這就是浪費時間。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憂則是,神經總是會誘導比較強的肌肉跳出來工作,是以強者恆強,弱者依然恆弱;但重訓的另一個目的不就是要改善弱項?基本公不做,一昧的強壓重量來去刺激肌肉,是會有所增長,但長的還是原本強健的地方,弱的地方一樣睡著停止做工,老調重彈就會成為比較沒有效果的訓練。一切,有待重新洗牌,重頭再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